1.家長和老師要充分認識高中生叛逆心理是高中生處在青少年時期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認為高中生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有意跟自己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其實只要家長、老師全心全意,能平和地與學生交流對事物的看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高中生一時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2.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吸取經驗教訓,不要給高中生太多的責備,他們畢竟還是學生。
3.老師和家長要引導高中生提高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納別人好的建議,要學會寬容,胸懷要寬廣,目光要遠大,不要鉆牛角尖,走死胡同,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改善孩子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父母的關懷、老師的關注、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消除厭學的孩子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5.改變孩子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讓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