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談論愛我們的孩子。但總是不自覺地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么給什么,不問對錯的原則。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應該這樣對待我。
很多人長大后還理直氣壯地啃著長輩,認為從父母那里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也不知道如何關心和欣賞別人。有時候別人不知道如何愛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的太多。那么,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呢?
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
1.父母付出太多,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如今,父母們更習慣了自己的孩子,并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如此強烈的付出感,讓孩子很容易覺得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愛父母。
2.父母老是委屈自己,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需要心疼
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去逛街,我們都累得走不動了。她看到面前有一個公共座位,但只有一個座位。她想也沒想,跑過去坐了上去。
一開始,我以為她會跑過來幫我,至少讓我坐在那里抱著她。結果,他就坐在那里,并沒有給我打電話的打算。后來我開玩笑說她是“白眼狼”,不是心疼媽媽。但她說,“你每次出去,不是抱著我就是背著我,你總是說你不累。我覺得你不累。”
3.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以至于孩子不理解他們
或許,是因為現在家家孩子少,家庭經濟條件好,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只是孩子不懂愛父母。例如,父母隨時準備滿足孩子的要求。即使有些事情超出了他們的能力和經濟范圍,父母也會盡力滿足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體諒父母了。他們會覺得父母應該為孩子買單,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是“一文不值”、“軟弱”的父母。如果孩子這樣想,他們就不會理解和愛他們的父母。
4.沒有正確引導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真的很重要。所以,孩子從小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就會逐漸變成什么樣的人。其實并不是,他如何對待別人,是由他的思維方式決定的,當他的思維一旦形成,不管是誰,只要通過他的判斷是錯的,就是錯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否則真的會養成“白眼狼”。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感性與理性的平衡,一味的給予愛,卻感動了父母自己,畢竟很難得到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