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從心底深處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錯誤的表達很容易導致問題。如何與孩子溝通確實是家長們共同頭疼的問題,尤其是青少年。在這里,讓我們談談與孩子們交流的一些技巧。總的原則是:從內心接受孩子。
如何與孩子溝通
首先,學會不要干涉。
當孩子參與某項活動時,作為父母不干預是一種有效的非語言表達接受的方式。
例如,一個孩子想在沙灘上建一座城堡。她的父母在遠處做著他們自己的事情,允許他們的孩子犯“錯誤”,按照她的想法設計城堡。孩子會覺得,“我正在做的是好事”,“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堡”,“媽媽認可我目前所做的。”
錯誤的方式:許多家長干涉、打擾、接手、檢查和干預孩子的活動,就是不能袖手旁觀。他們闖入孩子的房間,陷入他們的思想中,不尊重他們的隱私,不把他們看作獨立的個體。
第二,學會傾聽。
重點是傾聽,而不是指責,而不是批評。不要給出建議。當你的孩子向你傳遞信息時,一個是準確理解孩子話語的含義,另一個是向他傳達關心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拋開自己的想法、判斷或情緒,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一些使用簡單詞語的“門把手”可以鼓勵孩子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你想談談嗎?”“這對你來說很重要?!薄案嬖V我吧?!比缓?,你應該將你的理解翻譯成語言,并將反饋給你的孩子進行驗證。
例如,孩子說同學把文具拿走了。家長可以說,“你一定很難過——你不喜歡他這樣做?!?/p>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如果父母能積極傾聽孩子的思想感情,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很好的精神慰藉,同時也傳達了對孩子的接受和尊重。如果你的孩子主動要求你給予建議和指導,當然不要吝嗇,也不要滔滔不絕,應該促進孩子思考,鼓勵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三,學會表達自己。
父母接受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感到被接受是另一回事。因此,父母學習如何表達他們的接受也是很重要的。錯誤的方式:命令、威脅、說教、判斷、批評、嘲笑、分析、教學。
正確的方法:說“我----信息”而不是“你----信息”?!拔?信息”包含三個方面:“行為+感覺+影響”,即,①對孩子行為的客觀描述,②表達感情,③以及這種行為的客觀和具體影響。
例如,我的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我看到他們時非常生氣。
無效的溝通方式是:“現在把你的玩具收起來!”“你為什么又把它扔了一遍?”“你對我一點都不關心?!笔褂梦?---信息,你可以說,“我一整理好就把你搞得一團糟,我一定很難受?!边@樣,他們就不會認為你在批評他們了。
孩子就像種子一樣,有成長的能力。接受就像土壤,能讓孩子實現自己的潛能。以上是一些與孩子交流的技巧。請相信,從現在開始改變溝通方式還不算太晚。這是一個過程,我們會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