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與孩子有效溝通,是成為合格的父母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他方面很難做好。親子交流從孩子出生開始,一直延續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溝通是雙向的,但毫無疑問,父母這一方面的行為更為重要,對溝通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搞好親子溝通從道理上講并不難,但做好也不容易,至少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和孩子有效溝通
1. 嘗試了解您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孩子能夠用語言充分表達之前的交流非常重要,這決定了親子交流的基本模式和習慣。一開始,家長一定要結合具體情況和寶寶的表情、動作和聲音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判斷。在 5 歲左右之前,孩子雖然會說得很好,但他們的思維方式會與成人大不相同。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特點來理解他們。再長大后,必須放棄先入為主的隨心所欲的觀念,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
2. 以孩子能夠理解和傾聽的方式進行交流。如果溝通方式不恰當,無論父母說的內容多么合理,孩子也聽不進去;對孩子說的一定要做到聲情并茂,3、4歲以后孩子的理解力逐漸提高但是爸爸媽媽還是要給具體的形象擺事實講道理,孩子們再大一些的就要少講道理,要做正確的引導,在青春期的孩子幾乎本能地“厭惡”說教所以一定要找到兩邊的親子雙方的共鳴點。
3、先聽明白了再說。要想有效溝通,必須先聽后說,了解孩子的信息才能做到有效的引導;你需要確保你的孩子明白你在說什么,然后你需要采取行動。如果孩子不聽你說的話和講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反省自己,然后不斷提高溝通技巧和水平。
良好的親子溝通從道理上講不難,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爸爸媽媽能時刻提醒自己做到以上三點,你就會發現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親子溝通;當溝通失敗時責怪你的孩子可能是最常見和最愚蠢的想法,所以不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