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在游戲、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可以積極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相互關系,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相互合作來實現目標,這叫做合作,那么,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作呢?
孩子缺乏合作意識的原因
1、孩子可能有過不好的合作經歷
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一些摩擦,比如說孩子的玩玩具,或者一起做一件事,超過兩個人,打架等等,即使是小孩子也很容易產生和別人一起做事,會被欺負,傷害,所以孩子不喜歡與人合作。
2、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強
妮妮自從有一只像洋娃娃一樣的小兔子,有一天鄰居來家里做客,旁邊還有一個比妮妮還小的孩子,看到小兔子洋娃娃很興奮沖過去搶走,這個動作讓妮妮氣壞了,直接搶了回來,鄰居孩子們淚流滿面,這讓妮妮媽媽不解“妮妮!不可以!讓他玩也沒關系!” “ 妮妮 ”我不要!這是我的!
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強,對自己的東西會有強烈的占有欲,比如自己的玩具,不會愿意分享。
3、孩子性格內向害羞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害羞。在與他人交往時,他們會缺乏安全感,缺乏社交經驗,甚至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作
1、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做好事
為了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孩子為集體做好事是不自覺的,家長要適時表揚和鼓勵,告訴他這樣做是對的,并鼓勵他繼續這樣做。一個好孩子應該處處為他人著想,將來為集體做好事。
2、教孩子規范自己的行為
告訴孩子,我們只有克制自己的言行,才有資格監督別人。自己做的不夠好,別人好心提醒自己的時候,一定要盡快改正,以免辜負別人的好意。
為團隊榮譽感而戰,有賴于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要齊心協力完成同一件事。我們應該教我們的孩子團隊合作和做好自己的重要性。
3、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可以帶領孩子多參加社區活動,讓孩子有參與的感覺,一旦孩子性格開朗,就會很高興與外界接觸,也會很開心。
樂于和同齡人一起玩,因為在和同齡人一起玩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到快樂,當孩子感到高興做某事時,他們就會愿意去做,這樣他們就可以快速融入群體,擁有一個團隊意識。
無論哪種方式,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希望孩子與他人合作,尋找價值,也能享受到成功的美麗果實,讓孩子明白合作是需要共同努力的,每個人都有他好的一面,互相學習,可以通過合作,把結果最大化,合作意識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雖然我們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給孩子太多,但是教會孩子合作的精神,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其實,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作呢,要讓他們養成這種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掌握正確的方法,然后一步一步教給他們,讓他們找到合作的樂趣,讓 合作成為孩子未來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