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家長在公眾號留言,說如何改變孩子的懶惰性格。今天,我們將與您分享一些如何克服懶惰心理的技巧,想要改變孩子這種懶惰這種壞習慣,必須從根本上尋找形成這種行為的原因。
如何孩子克服懶惰心理
1、培養孩子的時間感
其實每個人都有慣性,不僅僅是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生活時間表,包括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洗漱、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上學、什么時候完成作業等等。從小事做起,引導孩子認識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性,幫助他克服做事慢的壞習慣。
2、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吃的餐具和筷子也需要自己洗,他想做的事情放開自己去做,找到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報一些訓練班,讓孩子忙起來,戒掉偷懶。
3、和孩子溫柔地溝通
讓孩子主動承擔責任,讓他知道一個家庭的概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盡量讓孩子做不同的家務,學齡前的孩子,讓他們刷牙,洗臉、穿衣、系鞋帶、自己吃飯等。
對于小學生,讓他們自己洗衣服、疊床、打掃房間、幫父母買菜、摘菜等。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當然這些都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多多鼓勵表揚孩子,適當獎勵孩子,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越來越多有能力,越來越自信。
4、家長要做好榜樣
想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個好榜樣,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比如跟孩子說今天打掃不拖到明天,周末也不要太懶散。
5、讓孩子承擔懶惰的后果
讓孩子為自己的懶惰付出代價,比如讓他早起,做完作業你答應他帶他去游樂場玩,但因為他睡覺耽誤了時間,你就不能帶他出去玩,讓他承擔懶惰的后果。
導致孩子懶惰的原因
1、老人溺愛
孩子的懶惰,大多來自父母長輩的寵溺,安排了孩子的生活。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開始為孩子打理所有的事情,以至于有的孩子上小學之前都不能自己穿衣服穿鞋,有的甚至還得靠父母吃飯。這種習慣一旦形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養成懶惰的性格。
其實不光是父母,中國近一半的孩子都是跟著家中老人長大的,這一代的保溫式愛甚至比父母還要多,處處保護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即使孩子有幫著做家務的心,長輩也舍不得讓孩子去做,這會導致孩子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孩子懶惰的根本原因。
2、父母的榜樣不好
孩子從出生到成人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說話、吃飯、學習都需要有人教。孩子會有意無意地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而有的父母自己就是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到處都是懶散不規律的生活,想想看,孩子怎么能在這種家庭里勤奮的長大呢?
3、家長的教育方式
有的孩子本來也是很愛勤奮學習的,孩子要獨立,當孩子主動做家務,打破花瓶,洗衣服洗不干凈,幫忙洗碗砸盤子,會被父母責罵,所以讓孩子對做事失去了興趣,其實他也想做,也想給你一個驚喜,但往往因為父母的責備而失去希望。
以上是如何克服懶惰心理的內容,作為家長,想要幫孩子克服懶惰心理,在糾正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改掉懶散的毛病,和孩子一起互相監督,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