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做到完美無所不能,但同時卻忘記了,孩子的行為也受到了這種行為的制約。在行為表現上是不獨立的,而這種不獨立的心態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影響。那么,小孩不夠獨立依賴父母怎么辦?
小孩不夠獨立依賴父母怎么辦
一、不夠獨立對孩子的影響
1.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孩子不夠獨立,不能很好地處理情況,性格表現上往往膽小怕事,面對挑戰容易退縮。
2.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當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時,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就會不足,認為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任務,從而產生不自信的心理狀態。他們不相信憑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獨自面對,限制了自己的能力發展。
3.缺乏自信
由于缺乏獨立性,孩子在面對情況時往往會尋求他人的意見,但缺乏自己的思考空間,對問題沒有自己的看法。同樣,如果是與同齡人意見不合,很容易放棄自己的想法,立場不堅定。
過分依賴父母,導致寶寶的獨立性得不到鍛煉,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限制。其實,父母也不是萬能的,適當的示弱可以讓孩子更堅強。
二、寶媽學會示弱的好處
1.給孩子自己動手的空間
父母適當的示弱,為孩子的動手能力提供了空間,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如何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調動和提高。
2.有利于孩子獲得認同感
孩子可以從幫助父母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自我認同感,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
3.讓孩子更感恩
父母示弱,讓孩子更多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不會覺得父母照顧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當孩子看到父母也需要幫助的時候,會更理解父母的辛苦不容易。父母的示弱行為也有助于孩子的感恩教育。
當然,父母并不總是需要軟弱。最好知道什么時候軟弱。家長的委婉回應,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正面反饋,達到培養孩子的目的。父母的教育方法也可以靈活多變。
三、聰明寶媽三大關鍵時刻示弱,培養寶寶良好性格
1.寶寶懶惰時表現出軟弱
這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示弱,比如“媽媽的腳好累啊,寶寶可以去拿水果了,幫媽媽也拿個?”相似的語言表達,會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更愿意配合家長的引導。
2.當你的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表現出弱點
軟弱的標志可以是“媽媽不能做,寶寶可以!”這種表達,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通過這種與孩子的差距,襯托孩子的優秀,這樣的表揚會讓孩子因為具體的內容而感到被認可。
孩子比膽小的媽媽更勇敢
例如,如果媽媽害怕蟲子,她就不必假裝不害怕。她可以告訴她的孩子她很害怕,并希望她的孩子保護她。這樣,孩子們在與蟲子的戰斗中會更加主動,但不會有害怕蟲子的陰影,進而變得更加勇敢,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積極保護他人。
把握好時機很重要,這樣寶寶才不會覺得自己無能,也不會過分依賴父母。同時,“示弱”的舉措也值得思考。幫助你的孩子并不意味著為你做所有的事情,表現出弱點并不意味著放手。
很多寶媽對孩子的照顧都是一絲不茍的,愿意傾其所有的付出,但這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否則很容易因為自己過分的愛而阻礙孩子的成長。孩子依賴父母的主要原因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制約孩子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