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績abcd劃分
初中成績等級劃分標準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等科目十個等級劃分方式為:A級(95—100分)、B級(90—94分)、C級(85—89分)、D級(80—84分)、E級(75—79分)、F級(70—74分)。G級(60—69分)、H級(50—59分)、I級(40—49分)、J級(39分以下)。兩個星的劃分方式為:卷面成績超過100分的,超過1—5分記一個星,呈現為A(100—05分)。超過6—10分記兩個星,呈現為A(106—110分)。
總成績等級分由不同科目的等級分相加得到。確定各科目等級分的具體方法為:語文、數學、英語:A為13分、B為12分、C為10分、D為9分、E為8分、F為7分、G為5分、H為4分、I為3分、J為2分。
成績劃分等級合理嗎在我的印象中,等級制是對于那些副科,諸如美術,音樂或者是品德課都喜歡用等級的ABCD等級或者是優良中差來表示優劣高低。因為對于這些藝術類課程而言,也確實無法進行打分。你畫的貓好看給你打100分,但是我不會畫貓,我會畫狗或者是畫花,每個人的特長不同,優勢不同,也確實無法進行統一規定。尤其對于品德課而言,更是難以用分數來把人劃分,也不能把人分成優良中差,一個合格就足以。所以對于這些課程用等級制有它的客觀性,也比較容易實行也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相反,對于那些基礎課程,尤其是語數外課程都是以實分制表示。
如果看到用優良中差表示你的語文數學成績總是感覺怪怪的。而且這些優良中差的標準,本質來說其實還是百分制,就是把原來赤裸裸的分數變成了看起來溫和點的等級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