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愛說話,課堂上也不愛舉手發言,家長為此感到很擔憂。那么,孩子課堂上不愛舉手發言怎么辦?
孩子課堂上不愛舉手發言怎么辦
1.搞清楚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首先,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溝通一下,為什么希望他上課能夠主動積極地發言。是因為害羞,或者是怕舉手發言回答錯了,同學笑話、老師批評?還是有其他原因?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長在詢問的時候,不要用質問和批評的口氣,否則會適得其反。
2.給孩子充足的時間作準備
對于害羞,不敢表現自己的孩子,父母盡量多花一些時間,等待他適應和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交往模式。平時帶孩子外出時,不要一再強調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之類的話,這樣的行為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可以適當提醒,但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如果孩子的表現有進步,別忘記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
3.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
孩子逐漸變得大膽以后,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習慣。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盡量有意識地啟發孩子去思考,比如: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乘坐公交車,我們為什么要主動讓座? 通過這類問題的引導,使孩子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
1.不自信。當問題提出后,很多同學總是左顧右盼,看看其他同學舉手了沒有,當看到別人都沒有舉手,就心想連優秀的同學都不會,看來這個答案大概不會是我想得這樣簡單吧,。或者,有些同學剛剛看到問題就心想,這個一我怎么回答得對?
2.不清晰。學生對不會的問題一般不會舉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對老師的問題在于-定的認識,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問題,所以不舉手。
3.太自尊。有的學生怕批評和嘲笑。憂郁自尊心強,面子觀點重, 本來能回答的問題又怕回答錯誤了,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指績和同學們的嘲笑,因為他自己也曾嘲笑過回答錯誤的同學。
4.語言組織能力差。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正確的理解,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差,怕站起來回答不清楚被別人笑話。
5.心不在焉。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有些學生上課總是思想開小差,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本就沒聽老師的講,更沒有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所以叫他回答,他根本答不上來,即使能開腔,也經常是牛頭不對馬嘴。
孩子課堂上不愛舉手發言怎么辦,家長要幫助孩子解除各種心理束縛,讓孩子放下顧慮,做課堂的真正主人,在改變孩子學習觀念的基礎上,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和興趣,我相信教室里那雙天真純潔的眼睛,那雙可愛的手會讓我們的教室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