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容易對周遭事物傾向于批判態度,同時特別抗拒他人進入自己的“私人領域”。那么,孩子的叛逆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孩子的叛逆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多和孩子溝通接觸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主動接觸孩子,讓他的耳朵做好準備。同時,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是家長解決難題的前提,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接下來的談話。
2、制定規則
家長在管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禁止做的,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家長應當指出對孩子的具體要求,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將事情的正確方法告訴他。同時家長要有耐心。遇到年齡稍大的孩子,要求他們怎樣做的同時,應該跟他們說出這么做的緣由。
3、適當的獎勵孩子
來孩子會按照要求來做,這時家長應當給予獎勵。可以分得一些糖果、小玩具等作為獎勵,而大孩子就需要內心多交流,獎勵也許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家長也要為他們準備小禮物,這樣主動與孩子接觸,給他們特有的好處,孩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這樣的事情。
孩子叛逆的原因
1、好奇心的驅使
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
2、思維能力的發展不成熟
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觀點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己見,走向極端。
3、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形成的矛盾
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展。這個發展過程,往往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難以自解的挫折感。
挫折和心理沖突是人的心理發展過程的必然產物,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來的強度大小也不盡相同。
對于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應該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時多表揚少批評孩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相信孩子一定不會在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