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同時和父母的溝通也是越來越少,那么,怎么跟孩子溝通呢?
怎么跟孩子溝通
1、把孩子當成自己朋友
很多的家長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他們自認為這樣對孩子好的,孩子就必須那么做,甚至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把孩子當作可以一起玩耍一起談心的朋友,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陪著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奧秘,這樣親子關系會越來越融洽。
2、讓孩子學會選擇
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為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3、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現在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獲取信息的手段就比家長強。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擅長的領域里拜孩子為師,經常問點問題。實際上這也為家長提供了請教孩子的時機,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提升孩子的自信。
孩子叛逆怎么辦
1、給孩子權利
父母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有決策權,其實,孩子們也應該有相應的決策權,特別是涉及孩子自己的事情。
對于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父母不應該干涉和束縛。在自由時間里,孩子想干什么都隨他去,看似時間好像浪費掉了,實則不然,孩子正是通過自由支配時間,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
2、多說希望的話
希望是埋在孩子心底的一顆種子,它會逐漸地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我們父母在關心孩子,肯定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適當地給予孩子希望,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夠達到。
3、給予一定的尊重
有的家長,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被氣得不行,上去就是打罵。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孩子心里更加仇視父母。孩子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感悟各種道理。成長的過程中,來自父母的嚴厲管控,讓他強烈希望得到平等的對話。
最后,還是想說,怎么跟孩子溝通,還需要家長朋友們不斷地實踐與磨煉,學會真正的傾聽與理解,悉心教導,耐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