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很多同學都會出現厭學的情緒,這一點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及時疏導這些負面情緒,堅決不要采用“打罵式”的教育方法,否則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不參加高考家長怎么辦呢?
孩子不參加高考家長怎么辦
首先,問清原因,了解孩子真實想法
高考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大多數家庭是全家總動員,對孩子的學習很是上心。在備考期間,不只是孩子累,陪讀的家長也是辛苦,在臨考前的關鍵時刻,小孩若是不愿參考,有了臨陣逃脫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發火指責小孩,需要耐心地詢問他們為何不愿考試,了解他們想要棄考的原因,掌握他們真實的狀態。
對于一部分考生來說,壓力太大使其心情焦慮,心態沒能及時調節,情緒崩潰會在臨考前產生厭學、疲倦的現象,當負面情緒達到最高點時就會爆發,想要逃離目前的高壓環境。
還有一些學生想要棄考是因為沒有做好上考場的準備,對自身沒有信心、沒有把握,目前所剩的時間不足以滿足他們的備考需求,他們害怕高考考砸,所以選擇逃避。除次之外,部分孩子不想參加高考的原因是另有打算,他們的成績不理想,沒有讀大學的想法,覺得參加高考沒必要,內心有明確想要做的事情,發現了商機,想要自主創業。
對癥下藥,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參加高考的原因主要是以上三點,一是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二是缺乏自信心;三是不想讀書了,想要另謀出路。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給家長們幾點建議:
安撫小孩情緒,轉移注意力
孩子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下,內心是敏感而脆弱,家長這個時候得以安撫為主,抽時間帶他們去戶外走動散散心,讓其勞逸結合,或者是買點孩子愛吃的零食,轉移TA的注意力,告訴他們盡全力就行,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只要努力付出過,無論結果如何都有家人在背后一直支持著,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挖掘孩子的優點,多鼓勵
孩子不夠自信,家長就得多夸獎,多鼓勵,去挖掘他們身上存在的優點。比如小孩的整體成績一般,但是字寫得好看,或者是英語、語文科目成績不錯,家長就可以把這些優勢說出來,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也得進行表揚,適當地發糖,讓他們嘗到甜頭,明白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心。
告誡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買單
孩子不想再繼續上學,家長也不要過于著急,孩子長大了,需要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如果他們鐵了心不想參加高考,不想考大學,拿到高中文憑就進入社會,家長可以尊重他們的意愿,畢竟強扭的瓜不甜,但要告誡孩子得為自己的決定買單。
孩子高考前家長怎么做
1、照顧孩子的身體
讓孩子維持規律的睡眠與飲食習慣,若在壓力源下出現飲食與睡眠習慣的改bai變,要留意并諮詢兒科醫師這是否仍在孩子健康的承受范圍。
2、關心孩子的情緒感受
鼓勵孩子用“語言”而非“動作”來表達情緒。以“我不開心”、“我很生氣”替代丟擲物品、對自己或他人的肢體攻擊,若孩子需要用身體釋放他的怒意,打沙包、撾枕頭、跑步,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
3、排定休息時間
不只是在課程學習上訂立合宜的目標,在生活適應上也應給予適宜的期待。有的孩子對陌生情境的適應度高,但有的孩子需要較長的預告、準備期。
我們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的特質及能力的優勢與限制所在,而提供給孩子的是對生活的挑戰,而非做不到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