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對于孩子那就是舍不得說,舍不得罵,有什么好的都是先緊著孩子來。總之對于孩子,家長是舍不得讓他們去受苦。然而事實上,未來社會競爭激烈,不讓孩子受苦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么,怎樣讓孩子吃苦受罪?
怎樣讓孩子吃苦受罪
1、家務活
父母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家務的到艱辛,更能讓他們體會到一種成就感。朋友小娜,就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讓孩子每天幫著整理房間,洗菜,倒垃圾。現在她的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比,要更加懂事,更加體貼父母。
2、控制零花錢
對于孩子的零花錢家長一定要控制,同時也要讓孩子意識到掙錢的不易,從而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孩子沒有養成理財習慣之前,他們沒有金錢概念,這個時候,你給多少,多少錢他們會花。
因此,有效地控制孩子的零花錢,讓他們在預算的過程中,體會到錢并不是那么充足,從而會更加珍惜得到的一切,這也是吃苦的一種體現。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些家長帶孩子外出旅行的時候,總是將孩子照顧得很好。其實外出旅行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這個時候家長要告訴他們,自己的東西自己清理,自己的事情也最好自己去做。
看到有些父母,帶孩子外出旅游,孩子空著手什么都不拿,父母身上背滿了包,手里還拿著一些東西。孩子卻裝作看不見。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幫著分擔,讓他們也體會到其中的不易。
4、自己的錯誤自己承擔
孩子犯錯,父母有時會幫著承擔。今天弄壞了人家的玩具,明天把學校的窗戶打破,每一次都是父母幫著處理。其實有些錯誤,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承擔,告訴他自己犯錯了,要自己想著去解決,不要第一時間找父母。當然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家長還需要給他們幫助和建議。
讓孩子接受吃苦教育到底好還是不好
1、適度的吃苦教育是有益的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吃點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讓孩子的逆境和受挫折力都能提高,還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就買東西這件事上,接受過“吃苦教育”的孩子,可能在買東西的時候能更加理性和克制,能買自己更需要的物品。
孩子能養成更好的資源分配意識,能合理分配自身的資源,這種能力對于孩子未來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能力,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未來。
2、避免無意義的吃苦教育
有些家長為了訓練孩子的受挫能力,磨練孩子的意志,進行的是簡單粗暴的吃苦教育。
比如,冷天一定要讓孩子洗冷水澡,鍛煉孩子的體質,讓孩子有抵抗寒冷的毅力,發展成長自己的意志力;不管風雨天,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一個人步行幾公里去上學;吃不完的剩飯剩菜讓其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繼續吃,只是要孩子知道過日子不容易,將來才能成大器。
這種粗暴的吃苦教育毫無意義,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變差。
3、限制孩子的思維
如果吃苦教育過度,會限制孩子的思維,還讓孩子養成退縮、無自信、不敢向前的性格。
比如孩子有個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成為航天員,但是吃苦教育可能使得孩子為了照顧家庭,不能報考航天員,因為要成為航天員可能需要家中的支持。孩子害怕如果失敗,家里可能會更加艱苦,從而面對現實,錯過這個夢想。
其實這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了,讓孩子不敢去試錯,可能孩子的家庭可以負擔起孩子試錯的機會,但是因為過度的吃苦教育,導致孩子不知道自己家庭的底線,所以放棄了大好的機會。
孩子越早吃苦,越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將會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針對孩子的吃苦教育,家長要辯證地去看,不要過度去使用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