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難免會在生活中慣著孩子,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可是讓孩子在享受到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孩子的吃苦耐勞的性格卻在一點點消失,那么,孩子怕吃苦怎么鼓勵?
孩子怕吃苦怎么鼓勵
1、鼓勵孩子
當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幫孩子把問題解決掉,更不是置之不理,而是適當的鼓勵,讓你的言語去鼓勵孩子,給他信心。
讓他相信自己一個人是能夠克服困難的,自己有那個能力,他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慢慢你會發現孩子并沒有那么怕吃苦了,在困難面前也不會再躲躲閃閃,他只會迎難而上。
2、杜絕寵溺
父母千萬不可再過度寵孩子,愛孩子是愛孩子,寵溺又是寵溺,二者性質是不一樣的,千萬不可混淆。就是因為愛才不能去寵溺,但很多老年人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對于孫子的疼愛要遠遠超過兒子。
他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所以對于孩子的要求是絕對滿足,導致孩子長大后的受挫能力就會弱一些。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千萬不可縱容老人過度寵孩子,當然自己也不能太寵溺孩子,把孩子寵成了溫室中的花,經不起一點大風大浪。
3、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有些事孩子可能覺得好難,他好像做不到,又害怕做這件事會吃苦。但是如果孩子有興趣就不一樣了,若是孩子喜歡的,他會愿意花時間去鉆研。
所以父母可以嘗試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但一定是要孩子喜歡的,而不是你希望孩子去學的,只有自己喜歡,才會愿意去付出,去為之努力。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早上自己穿衣服穿襪子,讓孩子參與到日常的家務活動當中,比如擦桌子、拖地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并學會自理打理自己的生活。
2、有意識地讓孩子吃一些苦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十分的重要,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常常不懂什么是苦,什么是累。
因此,父母們完全可以收斂一下自己對孩子的寵愛,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勞動,多經歷一些挫折,不要事事包辦,遇到問題也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由此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加強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這對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優秀品質都極為有益。
3、讓孩子懂得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家長們應經常給孩子灌輸一種做事要堅持的理念,對孩子堅持做事的習慣家長應給予以及時的鼓勵,并在平時督促孩子把每一件事情從頭至尾地完成,鍛煉孩子的意志。
4、帶孩子多接觸新環境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比如去陌生的公園或游樂場,去陌生的場合見見陌生人,多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對提升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有很大的益處。
懂事的孩子如同父母的小棉襖一般暖心,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巧懂事,長大以后能夠獨立自主,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用心。
吃苦耐勞本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它繼承發揚下去,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從小事做起,從自己的孩子做起,相信,我們的下一代都會具有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相信孩子們都會發展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