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不回家,大概率可能是和父母吵架了,因為青春期女孩的內心是十分敏感脆弱的,所以父母在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刺激到孩子的心理。同時要想辦法聯系上孩子,因為十幾歲的女孩如果一個人在外面還是挺危險的。
女兒離家出走不接電話怎么辦
青春期女孩不回家也不接電話,那這個時候父母只能求助孩子的朋友、老師,希望他們提供線索,想一想孩子有可能會去哪里,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報警,請警察找找孩子,因為現在交通都很方便,如果離家出走的話也有可能離開所在城市。
如果找到孩子以后,父母切記要和孩子好好溝通,盡管孩子可能已經不愿意和父母多說,但是父母還是要在平時多關心孩子,多理解孩子。比如說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生爸爸媽媽的氣,但是你不能再離家出走,有什么事情爸爸媽媽會坐下來聽你說,如果你不回家就是你的錯了。”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需要。很多父母之所以會和孩子有著很深的隔閡,原因在于總是覺得“我生你養你,所以你必須聽我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很難做到“聽話”,所以父母該尊重孩子,如果孩子想出去玩,父母不放心的話可以規定回家時間,讓她遵守規則就好了。
女兒離家出走怎么教育
教育不是打罵。孩子回家后,要談心,告訴孩子家人是愛他的,告訴他他沒在家時家人的焦急,告訴他如果他因此發生意外家人會痛苦的情形,相信孩子會因愛而心生愧疚。
教育不是恫嚇。要告訴孩子,他離家出走可能遇到的危險,尤其是告訴他被人販子帶走的嚴重后果。讓他看看寶貝回家之類的節目,讓他知道人販子的無情和可恨。相信孩子會考慮后果的。
教育不是枯躁的說教。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不沖動,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日常也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事沉著冷靜,不大喊大叫,不摔摔打打,不說賭氣過激的話。在生活中,這種不冷靜的行為太多了。有許多家長會說:出去吧,別回來了;你要是做不到,打折你的腿;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么就這么丟臉,還有臉活著……這樣的話極易導致不可預測的惡劣后果。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可能會隱忍,大一些了就會出走。所以越是氣急越要暗示自已冷靜5秒鐘。并和孩子一起交流是怎樣管控情緒的。讓孩子體會成長的快樂,而不是自卑于沖動的性格。
教育不是放任。有些家長怕孩子再次離家出走,不敢管束。以致于孩子無規矩難以融入一個集體,用這種方法對待老師和同學,期待也能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隨意任性放肆。在生活中,就此放任孩子的家長比較多。他們使老師很頭痛。最后還得家長和孩子自己承受孩子放肆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