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意到了專注力的問題,可是家長對專注力的了解卻很片面,更無法判斷孩子的哪些行為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而這些行為又是如何影響孩子學習的。
六年級孩子專注力不行怎么辦
1.整潔安靜的房間
想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必然離不開孩子身邊良好的生活環境,一張整潔的桌子,安靜整潔的房間,這不僅會給孩子一種舒適的感覺,更能集中精神。提升專注力。
2.建立家規
(1)與孩子約定時間
過量的學習任務會使孩子喪失信心,很難完成從而影響專注力,現階段孩子的專注力還很弱,不應該強求孩子一次性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可以將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在不同時間完成每一小任務。
(2)玩具不宜過多
一次性讓孩子擁有過多玩具,會讓孩子一個玩具沒玩幾分鐘就去玩另一個玩具,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養成。
(3)設立獎勵制度
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后,再讓孩子玩一會兒玩具即可,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3.專注力游戲
孩子在游戲中,專注力可以得到極度的加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有趣的專注力游戲,不但可以強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游戲的重點應該在游戲書與拼圖游戲,這類游戲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
4.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好的事情
孩子在沉浸在他的興趣愛好的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5.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呵斥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
教會孩子分配時間,掌控時間,提高自信心。
六年級孩子專注力不行的原因
(1)孩子專注做事時,家長總是打擾
最容易破壞孩子注意力的,當屬日常生活中家長的打擾。
這樣的場景很普遍:
孩子在房間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進進出出,一會問渴不渴、餓不餓,一會送來水果牛奶;孩子在認真看一本書的時候,晚飯熟了,媽媽喊:“別看了,吃完再看吧。”當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不管出于什么緣由,都不要突然打斷、干擾孩子。在你想喊孩子之前,先觀察一下他的狀態,盡量等到他做完了手頭上的事之后。
(2)家庭教養方式不當
在溺愛、放任型教養方式下,家中缺少規則,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沒有定性,容易導致注意力渙散。
在專制、控制型教養方式下,家長過度監督、逼迫孩子,孩子做事只能聽安排,沒有自己做主的權利,精神經常處在緊繃、敏感狀態,需要分出一部分注意力用來“對付”家長,那么,用于正常生活、學習的注意力就會被削弱。
而且,孩子缺少自主權,在不是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上,更難集中注意力。
想要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家庭中應當采用民主型教養方式,不溺愛、有規矩,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
(3)不良的飲食習慣
孩子的飲食習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注意力。
比如,不愛吃蔬菜水果、偏愛肉類、吃得過多,熱量過剩,大腦處于過度興奮狀態,不利于集中注意力;碳水化合物(米飯、白粥、甜食)攝入過多,經常食用腌制、含有添加劑、防腐劑的食物,都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不吃早餐,能量供應不足,大腦昏昏沉沉,也不利于集中注意力。家長平時要保證孩子營養攝入均衡,合理膳食,科學搭配。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少吃過甜過咸、油炸食品,適量攝入雞蛋、牛奶、蔬菜、豆類、堅果。
(4)睡眠不足
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重,睡眠不足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睡眠不足的孩子會思維遲緩,頭腦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厭煩、憂慮、倦怠。他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意愿下降,從而降低學習效率。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家長不可忽視。過量的學習、興趣班影響孩子睡眠和身心健康,得不償失。
(5)過早接觸電視、電子產品
還有一類注意力障礙的孩子,是由于過早接觸手機、電視、電腦。
有些孩子才一歲多的時候,家長們圖省事,就把手機丟給孩子,孩子能安安靜靜玩個把小時。研究表明,過早接觸電視、電腦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社交障礙等問題。長期沉迷高刺激、高反饋的游戲、短視頻,也會讓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學習、閱讀等認知活動中。
建議家長,孩子2歲前,盡量不要讓他看電視、接觸電子產品,最好的陪伴和學習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孩子上小學后,也要定好規則,每周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從小控制好電子產品的使用,對孩子注意力的保護十分重要。
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而習慣要從小培養,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