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年級的男孩不聽話了怎么辦?其實孩子不聽話也并非是一件全然錯誤的事情,任性的孩子往往思維比較活躍,對于情緒的感知力也更強一些。如果家長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反而能夠培養出更加聰明伶俐的孩子。
上三年級的男孩不聽話了怎么辦
1、場景演練改變思維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戲,互換角色演練一下當時的場景,讓孩子自己感受一下任性的行為是不妥的。
通過游戲的方式來轉變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說教,而是應該引導孩子自己發現行為的不妥當。
2、教會孩子尊重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經常為孩子灌輸要尊重他人的概念。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打擾別人。
有同理心的孩子更能對別人的感受產生共鳴,因此也就更會尊重他人。這樣孩子再想發脾氣的時候,才會進行思考和反省,而不是肆意的任性,給別人造成困擾。
3、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經常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面對孩子的求助,如果覺得孩子可以獨立完成,那么就給予鼓勵,進行一些方向上的引導。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具有更多的實踐能力。因此就不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只能通過任性來逼迫家長妥協。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關注于其它事情,真的沒有聽到
其實,如果媽媽們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們是非常容易將精力和專注力都集中在一個事物上,也許是一個游戲,一個玩具,又或者是一部動畫片;
所以孩子不聽話,可能真的只是因為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東西上面,真的沒有聽到媽媽說的話!
2、家長總是言而無信
其實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心理趨向,家長有時為了達到哄孩子的目的,會毫無考慮的答應孩子一堆要求,孩子們也當然非常開始,但是后來家長往往都會失信于孩子。這可能是家長為了激勵孩子或者不讓孩子哭鬧而給出的負擔性承諾;
比如一個玩具、一些零食,或者是某種精神方面的獎勵,但是父母的言而無信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對家長的信賴也會隨之丟失,孩子自然也不就想聽父母的話了。
3、孩子對家長的話理解有偏差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很多話語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家長期望孩子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對家長的話可能會理解偏差,也就會出現所謂不聽話的狀況。
另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和知識,對事情和是非的判斷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標準和法則,所以父母的表達和溝通對孩子來說可能是跨世紀的對話,彼此都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