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一學習就暴躁怎么辦?14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思想在發生變化。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內心敏感,情緒不穩定。有時比較叛逆。提到學習他就會生氣。可能他對學習有一些困難和厭倦。覺得學習這件事情特別沒勁也沒意思。 我們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引導他,激勵他學習的動力。
14歲女孩一學習就暴躁怎么辦
1、孩子覺得長大了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漸漸成熟,他們這一時期的特點就是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而學習在孩子眼中是小事。而長大后這些小事情不用家長提醒,覺得很沒有必要,產生不耐煩的心理,同時也想逃避父母的嘮叨。
2、總是被批評
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他的學習的事情,或許因為他總受到批評。例如家長一直談論排名、把他和別人做比較,一提到學習就會說出很多缺點,孩子得不到認可,自然不愿意和家長提起學習。
3、孩子感覺被忽略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關鍵的中學階段,學習成績是家長和老師多關心的事情。恰巧這個階段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本就很少,唯一的聊天內容只剩下學習,可孩子每天的心情,需要什么沒有人關心。孩子覺得家長眼中只在乎學習,不在乎自己了,就很抵觸談論學習這兩個字。
父母如何正確使用教育方式
1、不要只談成績
可以確切的講,成績往往就是一個學生的命根子。家長關注成績,其實孩子更關注,比你更在乎。
成績可不可以談?當然可以。我們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不光有成績,還有詩和遠方。可以聊一聊孩子的生活,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在學校里發生的奇聞趣事,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其他同學、老師身上發生的事情。
其實孩子和父母之間最重要的一點是感情上的溝通,不要讓冷冰冰的成績在無形之中拉開了你和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感覺你不再那么親近。
2、學會換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長大了,咱做父母的就用大人的口吻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考不好很無助,家長就伸出雙手擁抱一下,或者拍打一下肩膀,這些肢體語言有時候比說話還管用。
3、降低身份,學會傾聽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幾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就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站在一個成人的角度。
所以我建議家長朋友們要換一下角色,盡管這一點對有些家長可能很難,但要努力嘗試著去做。我們有時候無法讓孩子換成我們的角色,但是我們一定要變成孩子的角色,這樣就會把身份降下來,不是俯視孩子,而是平時對方,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親近感。
當重要的初中和孩子的青春期碰到一起,孩子迷茫、家長抓狂,若想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解決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問題,家長要用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