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哭鬧對孩子多加關照,或是滿足孩子哭鬧時候提出的要求,這也就導致很多孩子用哭泣做武器,稍不滿意就會大哭大鬧,從而達到目的,滿足自己的需求。
小孩子愛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想通過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些孩子經常一不合心意就撅起嘴開始哭。因為大部分時候每次他一哭,家長就會馬上抱他哄他,這讓他覺得哭就能得到家長的愛與關注。
2.孩子有壓力
壓力是導致流淚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學習方面的負擔壓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們的時間安排過多,那么從跆拳道到鋼琴,再到美術,再到英語,他們可能會感到非常緊張。他們需要空閑時間創(chuàng)造性地玩,也需要放松。
3.從小養(yǎng)成的一些習慣
有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無意中給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個人習慣,如平時總喜歡抱著搖來搖去孩子便能很快入睡,但一段時間后就發(fā)現(xiàn)每天必須這樣做孩子才會乖乖入睡,一放下就哭,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如果有一天想要改變習慣也會導致孩子的哭鬧。
4.感到委屈
孩子由于自身的知識和經驗比較缺乏,當他們感受到委屈的時候,也只能是通過哭泣的方式來表達。
孩子愛哭家長的錯誤應對方式
1.溺愛
有的父母很清楚孩子哭鬧就是在說“我就是要怎樣怎樣”。他們對孩子的愛護讓他們在面對這些有些“強求”的要求時,總選擇妥協(xié)和滿足。這無疑容易導致溺愛的出現(xiàn)。
偶爾一兩次的縱容,是幸福的寵溺。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靠哭鬧來達成目的的慣性,長大了也容易養(yǎng)成專橫的個性和巨嬰思維。
2.以暴制暴
打罵教育,任何時期都毫無疑問是錯誤的。但很多父母自身情緒控制能力差,總是容易暴走。這樣的父母遇到孩子無理哭鬧時,就像火星撞地球。有的大聲呼喝“不許哭”,有的恐嚇孩子“再哭我就怎么怎么樣”,有的甚至是棍棒加身。
這種打罵制止或行為恐嚇,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傷害,不僅讓孩子身體到心靈都受到摧殘,還注定親子關系無法走向融洽。
3.冷處理
冷處理是很多無可奈何的家長最后的選擇。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在成人的關系里,冷戰(zhàn)是最可怕的。在兒童的世界里,被冷淡對待,負面效果只會更甚。
孩子不是成人,他無法輕易地從從冷靜到反省。當他的情緒得不到回應,孩子的第一感受是愛的流失。他可能從此真的“懂事”了,真的不再哭鬧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心靈上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這又可能使孩子之后的性格突變,封閉自我。
孩子愛哭家長應該怎么做
1.適當?shù)膰绤?/p>
適當嚴厲是孩子教育中高效有用的元素,但我們切忌讓嚴厲演變成暴力。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他出現(xiàn)這種不講理的哭鬧耍橫行為,我們就有相應的處罰。比如取消今天看動畫片的時間,比如十分鐘的“面壁思過”。
但處罰的關鍵不在處罰,而是要在處罰的同時,要把道理告訴孩子,要讓他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對的。什么樣的表達訴求方式才是有效的,被接受的。
2.溝通是最佳良藥
很多時候孩子哭泣并不是他故意如此,而是他可能本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要適時教育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很生氣的時候,你要告訴我你生氣了”,“當你覺得不開心,一定要告訴我為什么”。
其實和那些錯誤的對待方式相比,改良的方法只多了一種東西——溝通。溝通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良藥。只要溝通不斷,孩子就能一直從父母那里獲取正確的觀念和成長力量。
3.不讓步的愛護
家長不忍心讓孩子一直哭泣下去,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可以哄他開心。但在孩子的要求上,一定不能讓步。讓孩子感受到愛,但也讓他知道愛是有原則的,這才是好的成長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