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帶孩子為了節省力氣,就會給孩子用學習機、故事機、手機等電子產品讓孩子聽故事。孩子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習慣后就會沉迷于用電子產品聽故事,從而造成孩子出現睡眠質量降低等不良反應。
孩子整天沉迷聽故事有壞處嗎
1.降低睡眠質量,影響身體發育
小孩子在白天瘋玩了一天,到了晚上身體和大腦都需要放松下來,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進入睡眠狀態,以便大腦整理信息,身體機能滿血復活,為第二天的學習和活動提供滿滿的能量。
人在入睡時,大腦會逐漸由淺到深進入休眠狀態,這個時候如果故事機的聲音持續不斷地傳入孩子的耳朵,進入大腦,刺激腦神經興奮,大腦就會處于工作的狀態,會導致失眠、深睡眠變淺,甚至持續做夢等情況,影響孩子的睡眠。
如果孩子長期睡眠不好,甚至深睡眠時間較短,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減少,植物神經紊亂,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
2.削弱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如果孩子經常聽著故事機入睡,久而久之,就會習慣并依賴這種方式,當外部環境改變時,就會很難適應,并且無法自主入睡。
家長可以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到點就有意識地進入睡眠準備階段。比如在睡前三十分鐘,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營造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讓孩子的大腦逐漸放松下來,自然而然地進入睡眠狀態。一定要避免睡前過度興奮。
3.無意識的節能行為
聽故事,是一種被動輸入的學習方式。親子閱讀,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探索知識,幫助幼兒養成學習習慣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為將來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如果孩子習慣了聽故事,大腦會適應這種輸入方式,會“變懶”,孩子往往會因此而逐漸失去自主探索的興趣。
人的大腦很聰明,非常喜歡啟用“節能模式”。當人習慣了某種行為模式后,大腦便會自動進入無意識狀態。長期聽語音故事的孩子,進行自主閱讀會很困難,也極有可能會不喜歡自主閱讀。
4.做事情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孩子睡覺時,家長為了“省心省時”,把孩子交給故事機,表面看似一舉兩得,家長既能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有所“陪伴”,但是孩子同時也學會了“一心二用”,做事缺乏專注力。
睡覺和聽故事本就是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睡覺的問題,可以從睡前準備、睡眠環境等因素著手改變。讓孩子聽著故事機入睡,反而會分散注意力和精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注意力和睡眠是息息相關的。集中注意力,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睡眠好了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孩子整天沉迷聽故事怎么辦
1.讓孩子有計劃地聽
父母可以放松,這不是一件壞事,這表明孩子們喜歡故事,不會影響他們的視力。父母可以干預的是,讓孩子有計劃地聽故事,整天聽當然是不合適的。畢竟,今天的孩子仍然需要每天做作業,只要他們在不影響這些的基礎上聽。
2.把音頻改成讀繪本
學習效果最好的兩個時間是早起和睡覺前。早起很容易理解。睡覺前,我們白天學到的東西會留在大腦中,被大腦重放,處理、學習和篩選這些信息。睡覺前的學習更令人印象深刻。它更容易被吸收和使用。因此,在睡覺前給孩子們讀一些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無論輸入多少音頻效果,都不如人工互動。而且音頻不容易控制,孩子聽完一個就想再聽一個。有些音頻講得很精彩,很容易讓孩子興奮得睡不著。把音頻改成圖畫書閱讀,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有助于孩子睡覺。這只需要父母更加小心,孩子不會沉迷于聽故事。
3.調整孩子正常的作息時間
在白天,父母應該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互動,以確保一定數量的活動。白天睡覺,大約兩個小時。在晚上講故事之前,做一些快樂的親子游戲,然后在講故事之后進行一些小的互動。這不僅會讓孩子上癮,甚至會很早就睡著睡著。
怎么正確讓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
1.親子溝通
睡前講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睡前講故事能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使孩子產生一種安全感,這對兒童感情的發展非常重要。
2.培養閱讀興趣
對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他的反應,敏銳地捕捉他的興奮點,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3.培養閱讀興趣
對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還要仔細觀察他的反應,敏銳地捕捉他的興奮點,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4.教育引導
小故事,寓大意。孩子聽故事的同時,也能品味出人生的哲理。家長還可以通過故事中的形象啟發和誘導孩子,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達到正面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