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自信自卑都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大多數是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才有的,他們之所以變得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用錯育兒方式造成的。如果父母用正確的育兒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自卑的心理幾率幾乎為零。
小孩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懼怎么克服
1.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有的孩子之所以變得越來越自卑,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使孩子常常受到批評與指責。長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他在潛意識中總會對自己做出否定的結論。
2.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哪怕是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并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學會理智的對待自己的短處,尋找合適的補償目標,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就能把自卑轉化為一種奮發圖強的動力。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
3.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家長要經常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因為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一個好辦法。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總是在內心暗示自己,我不自信,而應該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我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做得真的不夠好,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通過努力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告訴孩子前面有困難,但是他一定可以克服困難,繼續前進。孩子只要有心理準備,就不會因為這一點困難而退縮。
孩子過于自卑有哪些危害
1、自我封閉性
主要表現為不主動與人交往,不能與他人進行相互理解和溝通,以自我為中心,拒交朋友,不重友誼;會避競爭、競賽,拒絕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不愿拋頭露面,也不愿表現自己。
2、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是對社交場合及其刺激作出極不適當反映的心理異?,F象。其主要特點是學生一進入社交場合(或大眾場合)就有強烈的恐懼感,不能自控,甚至完全不能與人交往。
3、心理品質反常性
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疑神疑鬼,對他人的評論十分敏感,對批評耿耿于懷,難以接受。貶低、妒忌他人。他們還常常自暴自棄,經常處于郁悶、乖僻、過度敏感的心境。
4、語言表述差
主要表現為表述不連貫,或表達缺乏感情,或詞匯貧乏等。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而不善與他人進行交際和思想交流,又影響了詞匯和語言的信息量。
導致孩子自卑的原因
家庭環境
家庭關系:家庭中的家長關系不和諧、親子關系不良等都可能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負面影響。
家庭期望: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人生等也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卑。
學校環境
教師和同學關系:遭受教師的過度批評、同學欺凌等負面關系可能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學業表現: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成績下降等也可能使其感到自卑。
社交關系
同伴比較:孩子與同齡人的比較可能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足,從而產生自卑感。
社交能力:缺乏自信心和社交技巧會使孩子在社交場合中感到自卑。
個人內在因素
自我認知:孩子對自己的形象、能力等的認知可能影響其自尊心。
自我評價:孩子對自己的過度苛求、否定自己的能力等也可能導致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