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7-9歲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并不像表面上那樣不聽話或自大,他只是想證明自己長大了、變強了。家長想繼續用大人的身份去壓制他,是沒有效果的,教育方式需要做出改變。
叛逆7—9歲叛逆期的表現
1、獨立意識持續高漲:九歲的孩子比幼兒的獨立意識更加高漲,主要表現為渴望尊重、需要理解,并且希望父母聽自己的建議和意見,要求權利和影響力,開始在家庭的生活中展現自己的獨立思考,希望參與家庭事物的決策等。
2、反抗權威:九歲孩子進入叛逆期后,反抗權威的對象更加廣泛,包括父母、老師以及其他成年人,不像幼兒期只和父母對著干,并且把老師當作偶像和榜樣。這時候的孩子除了和父母頂嘴或冷戰以外,還可能不喜歡老師或與老師對著干、厭學、逃學等。
3、以自我為中心:九歲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后會以自我為中心,如不能夠體諒父母以及他人的想法,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關注,情感容易波動,總感到很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覺得父母總是對自己不好、想控制自己,不愿意和父母、老師分享自己的心事和思想等,甚至非常自私自利。
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家長該如何管教
1、了解孩子叛逆行為的原因與動機。孩子平日里與父母戒除的時間最長,當然和父母最為親近,要想了解還得需求,父母只需在平時多注意觀察,多學習孩子教育的相關知識即可。
2、在原則問題上不能遷就。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斷地挑戰規則,另一方面又不斷追求規則。假如規則混亂,孩子便缺乏安全感。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科學,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
3、以巧妙的方法進行引導。叛逆期時期的孩子問題較多,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表現以及心理表現父母要見招拆招,多以巧妙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切記不要采取打罵、指責等一些強硬的手段來教育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多生事端,更加的叛逆。
4、耐心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青春期時期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有著強大的變化,父母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當孩子大哭時,父母可以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地聽孩子哭一會兒,讓孩子平靜。
搞清楚孩子為什么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想新的辦法轉移其注意力。
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避免這些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
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從而可能誤入歧途。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