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特別是進入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的十分的不聽話,讓家長們感到十分的頭疼。此時家長要學會冷靜,正確應對,才能引導孩子順利的走出叛逆期。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嗎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
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孩子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只不過他需要我們的撫養和監護。所以,對于孩子來說,他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決定。只不過,在他擁有的資源不完狀況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你有權利滿足或者拒絕他。
然而,不管滿足或者拒絕,我們都需要讓他意識到一點,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為此付出努力。
所以,家長更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我們要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都要了解,永遠跟孩子保持溝通,這樣才能和孩子處好關系。
孩子的叛逆期分別在什么年齡段呢
1、2-3歲:在孩子2-3歲時會進入他人生中的第1個叛逆期,在這個時候孩子叛逆的主要是一些不公平的要求,孩子會通過言語行動等方式來反叛,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2、6-7歲:這是人生中的第2次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叛逆的程度就更厲害了!以前可能只是言語頂撞,而現在會上升到行動上來,甚至會比以前更厲害,這是因為年齡因素在作祟。
3、16-18歲:這是人的第3次叛逆期,當然這個時間不是很固定,有的人會比該階段短一點,有的人則會比該階段長一點,視情況而定,此時期是情況最嚴重的一個時候,也就是青春期。
面對孩子的叛逆表現,家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化解
策略一:以身教代替說教。家長習慣對孩子說教,而且帶有教訓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說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長天天玩電腦游戲沒節制,卻訓斥孩子不能玩電腦游戲,孩子當然不服氣。所以,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尤為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策略二:以放手代替管制。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一放手就會闖禍,所以需要嚴厲管制。殊不知這樣的管制,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責任感,使孩子的能力無從培養。為了掙脫束縛,尋求自我空間,孩子就會和家長對抗。
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教會孩子去為自己負責,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策略三:以順勢代替對抗。當孩子對家長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時,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家長,目的是激怒家長,如果家長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使親子關系陷入僵局。
反之,如果家長接受孩子的行為,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家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