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一個個從小都在蜜罐中長大,因此變得任性、蠻橫;特別是被慣壞的孩子,在長大有思想之后會變得非常不聽話,但凡父母有不順意他的地方,便開始發脾氣,甚至會出現罵父母的行為。此時該如何教育呢?
小孩罵媽媽該怎樣教育
1、家長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懂禮貌、文明的人。家長應該明確自己的原因,是否自身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嚴格,要求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但自己卻沒有起到模范作用,喜歡說粗口和懶惰,這樣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漸漸會學習父母的壞榜樣。
2、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父母與孩子之所以出現溝通分歧其實就是他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完全不同,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量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比如當看到孩子在發泄自己的情緒時,作為父母不應該第一時間去制止孩子的行為,并且嚴厲告訴孩子不可以這么做。
這樣只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正確方式應該是父母多點耐心,耐心傾聽孩子的心事,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并對其進行解決。只有采用正確方式,孩子才能聽得進去自己的話,才能夠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
3、不要過分溺愛。家長和老人家在孩子面前要有原則,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家教行為要統一,不可一個寵愛,一個嚴管,這樣孩子也就會找寵愛他的那個作為擋箭牌,反倒兩個大人雙方意見不一而發生矛盾。當孩子出現頂嘴不尊重爸媽的情況時,大家都應該不要理睬他,讓他冷靜下來后再給他教育。
4、制定懲罰規則。孩子難免會犯錯,不管這些錯誤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重要的是怎么處理解決。所以,父母最好事先跟孩子一起制定好相應的懲罰規則。
制定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孩子,而是為了警醒他不要犯錯,要讓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培養他的自控能力,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也有助于父母樹立自己的尊嚴威信,不會讓孩子在長輩面前肆無忌憚。
小孩罵媽媽的原因
1、被情緒所困擾。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是通過懲罰孩子來發泄情緒,試圖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懲罰行為來理解自己,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然后選擇罵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2、過度溺愛。父母過度的溺愛孩子,當孩子那一天沒有得到這種溺愛,那么孩子就會產生不好的情緒,只會激起更強烈的反抗,從而出口罵人。
小孩說臟話、罵媽媽聰明家長這樣應對
1、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說了什么。當孩子說臟話或傷人的話,是在表達他情緒上的不滿,目的是為了博取父母的關注。他們不是真正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也不了解爸爸媽媽聽了會是什么反應。
2、冷處理,不要反應過大。當孩子在第一次說臟話的時候,家長假裝沒聽見,孩子覺得沒意思,以后就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博取關注了。可以先裝作沒聽見那些話,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為什么會這么說。
如果孩子情緒激動,無法溝通,那么讓雙方離開3分鐘冷靜,等媽媽自己情緒先平復下來,再去和孩子溝通問題。
3、教會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感受。講臟話是宣泄負面情緒的表現,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無疑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教孩子認識情緒,學會用“生氣、憤怒、失落、沮喪、傷心”等這類感受的詞語來表達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