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家長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
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
不應該。
對于孩子來說,身體心理各方面還未發育完全,玩手機的危害就會更大。
首先是視力。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率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有人說,近視并不是玩手機導致的,是因為姿勢不對,但是,孩子拿到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都可以不動一下,你敢說孩子近視和手機沒有任何關系嗎?
其次是心理,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看到網上一些不當的言論或者視頻,很可能對他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有影響。
最后身體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孩子經常玩手機,活動自然就少了,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身體發育遲緩,出現運動功能低下、身高不正常等問題。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呢
1、約定好規則。這是允許孩子玩手機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年齡太小,自制力不強,還是要通過外界的約束去進行控制,所以家長在孩子玩手機之前,就一定要先和孩子做好約定,而且這個約定是雙方共同制定達成的,這樣的話,孩子也不會輕易的“違約”。
2、家長做榜樣。很多家長在教訓自己的小孩子玩手機的同時,卻沒想到自己每天也是端著手機看個不停,不管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娛樂放松,總之都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如果家長自己都每天在玩手機,孩子又能干些什么呢。一來是因為家長玩手機對孩子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二來是孩子在父母那沒得到足夠的關愛以及陪伴。這樣,孩子一般也就會投入到電子產品中去。所以家長也應當適當約束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3、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在虛擬游戲中吸人眼球的畫面、刀光劍影的世界,他們看到了平時看到不到場景,體驗到了日常體驗不到的經歷,這些都像一只無形的手牢牢的抓住了他們。
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用另一只手將孩子拉回到現實當中,帶孩子多看一看現實生活的美好,體驗真實世界的樂趣。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手機帶來的弊端
1、找到替代品。觀察孩子對什么感興趣,找尋另外可以給孩子帶來歸屬感的事物,比如對繪本感興趣的孩子,在繪本中,也能滿足探索他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找到可以引發孩子好奇心的東西,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帶小孩去戶外探險、旅游、踏青的時候也可以附帶上相關的小知識和故事。
和孩子一起記錄經歷過的趣事,培養對事物觀察,思考的習慣,還提高了學習、分析、表達、溝通、邏輯思維等能力。
2、家長要以身作則,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總是在有意無意間模仿自己的父母。因此假如家長自己都沉迷手機,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又怎么能怪孩子沒自制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