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不斷成長,有些父母發現自家孩子越來越喜歡搞破壞,這讓做父母的十分的苦惱。那么,孩子喜歡破壞東西是什么原因?一起來了解下。
孩子喜歡破壞東西是什么原因
1、 慵懶教育。現在很多育兒觀念講究“順其自然”,即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喜歡探索的。他們認為作為家長如果事事干涉孩子,不讓孩子動這個,不讓孩子動那個,只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孩子不能健康自由地發展。
所以,面對孩子的破壞力,家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去說。其實是在用這種思想來縱容自己的慵懶教育。
2、溺愛過度。有些家長知道孩子這樣破壞不好,但是在家長心中有這樣一桿秤,孩子破壞的東西所損失的價值比不上打罵孩子,讓孩子難過痛苦的隱形價值。也就是說,家長認為孩子的破壞還沒到要對孩子打罵、上綱上線教育的程度。
所以,他們聽之任之,讓孩子隨意破壞,之后由大人再給孩子來“擦屁股”,收拾殘局。
3、覺得孩子還小。很多家長擅長自我麻醉,看到孩子的種種劣跡,用“孩子還小,長大就好”的觀點來安慰自己。覺得孩子之所以會搞破壞,不是因為自己教育出現問題,不是因為孩子性格問題,而是因為孩子年齡問題。孩子還小,所以他們搞破壞無可厚非,大人不應該和孩子斤斤計較。
正是因為家長的一再縱容,對新育兒思想一知半解,才導致孩子喜歡搞破壞。如果小時候尚且能用“孩子還小”為由,那這個習慣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最終會在孩子長大后初現負面反饋。
孩子喜歡破壞東西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用孩子的視角去探尋孩子的行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破壞行為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觀察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并鼓勵孩子把破壞行為變為研究行為,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也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2、在愛的基礎上制定規則。孩子的探索行為需要得到父母和成人的支持,當孩子對事物產生好奇的時候,什么都想去摸摸,這樣危險的動作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的話,很容易發生危險。
所以給孩子制定規則就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一些危險的事物。告訴孩子哪些東西不能碰,碰了會有什么后果,而讓孩子體驗了解是必須的。
而對于孩子的有些行為,父母也給予適當的懲罰,讓孩子知道這些行為是錯誤的,比如損壞公共物品,搞惡作劇等,可以通過一些勞動讓孩子體會別人的艱辛不易,同時也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3、做好孩子的榜樣、避免做毒舌傷人的父母。當孩子搞破壞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冷靜,盡量用愛的語言和行為來和孩子交流,而如果父母經常用很苛刻或苛責的話跟孩子說,孩子一方面會學得父母這種跟人說話的方式,另一方面容易傷害親子關系。
父母在引導孩子時,讓孩子明白行為是一種選擇,他們能夠學會更好地做出選擇。
孩子經常搞破壞,家長該如何調整心態正確應對
當孩子搞破壞時,我們除了責怪孩子的破壞行為,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忽視了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身心成長自有他的成長規律,有其自身的階段特征,家長們不要著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成長規律,家長應順其自然,積極鼓勵和引導,避免拔苗助長,鼓勵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