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間出現打架的情況時很常見的,作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和別人相處的方式,而且要學會保護自己,適當的放手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學校打了人家長怎么處理
1、孩子在外打架,千萬不能參與到其中,很有可能會上升成為父母之間的爭吵。
對于小孩子之間的吵吵鬧鬧都是正常的,吵吵鬧鬧會促進他們之間的情感,但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就覺得自己很沒用面子,想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
家長的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孩子由于打架而受到委屈,家長固然會委屈,但因此而就討公道,很容易使其他家長產生不好的印象,上升到成年人之間的爭吵,甚至影響到孩子被孤立或是嘲笑。
2、家長不應該去放大打架所受的小傷。
一般情況下,孩子之間的打架有可能會弄傷一點皮,其實孩子并未覺得疼痛,但回到家,家長就因為小孩子的一點小傷而特別緊張,本來只是擦破一點皮,卻好像整條命都要丟失了。要是家長越是這樣,小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矯情,對小孩子以后獨立也會受到影響。
3、教育孩子,不可隨意動手打人。
有些家長特別的矯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虧,孩子在外面打架非但不勸阻,反而鼓勵孩子一定要贏,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會使孩子產生粗暴傾向。孩子一旦養成了一切事情都可以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的習慣,很有可能會釀成悲劇,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4、家長要告訴孩子,對待事情要以正確的解決方法去處理問題。
我們平時教育孩子,遇到事情時要學會保護自己,要以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小時候在學校受到欺負了,可以選擇告訴老師,或者回家告訴父母。現在是法制社會,要是在外面受到欺負,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
為什么孩子愛打人
如果這是個0-6歲的孩子,那么他打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能力沒跟上。手比嘴快的時候,他們就會用最直接的方法——打人來解決問題。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的養育人做了錯誤示范,養育人習慣對孩子,或者與其他成年人之間,用“打”的方式進行教育或溝通。
比如孩子拿起一顆糖,想塞進嘴里,養育人認為不可以吃,就輕輕地打一下孩子的手。
我們認為這是溫柔的提醒,但在孩子眼中,這就是被打。
孩子會形成一種思維:做錯事是要被打的!打人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所以,他也學會了用打人來表達情緒,解決問題。
如果這是個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打人多半是在釋放情緒。他們找不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可能不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只能用打人來進行宣泄。
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耳濡目染同樣很重要。
養育者如果不多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就會在以后承擔更多的無奈和無助。
孩子打人應該怎么教育
1、家長需要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孩子在成長中自我意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的萌發,凡遇到了不合意的人就動手打人,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反抗。如果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進一步想出對應方法。
2、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有些孩子會打人是因為父母有打人的行為,當孩子看到之后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時,父母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有動手打人的習慣。
3、教會孩子宣泄情感的方法。孩子會遇到一定的煩惱,合理的宣泄煩惱亦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父母要及時的引導孩子向大人傾訴內心的情感,釋放當時不愉快、壓抑的情感。
4、平時多關心孩子。有些孩子會打人是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所以父母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提高孩子自信心,表揚其優點,讓孩子感到被愛和關注。
5、孩子打人了讓孩子及時道歉。在打人之后道歉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情不怕,但一定要學會真誠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