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絕對不能暴跳如雷的對孩子,畢竟此時孩子也算是一個小大人了,自尊心也變得更強。想要快速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原因。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高考后孩子不聽話是怎么回事?
高考后孩子不聽話是怎么回事
1、父母的教養方式太過陳舊。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光憑老一輩經驗,他們會覺得:我們以前也是這么過來的??赡阋?,現在跟以前是不好比的,現在科技網絡發達,孩子接觸的東西不可控,而且現在的孩子智力高、語言成熟,但比較敏感,不能受挫,情緒自我管理能力差。
所以,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教養方式,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2、家長誤把說教當作關心。家長總是說教、嘮叨,久而久之孩子內心就會自動屏蔽這些。比如一些家長:“告訴你要認真復習,不認真就考不好,你不聽我的話能有什么好結果,我都是為你好,天天回來就知道玩,你怎么考的好?這種說教,根本沒講到點子上,都是廢話,孩子如何會聽?
3、滿足物質需求便以為能代替親情。爸爸媽媽們忙于工作賺錢,為了彌補孩子,便滿足孩子各種物質需要,以為這樣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殊不知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內心是缺失的,物質的滿足無法代替親情的陪伴。所以,爸媽的陪伴會讓孩子覺得很溫暖很幸福,性格也會更開朗。
高考后孩子的心理狀態會出現哪些變化
1、過于放縱。高考終于考完了,期待已久的放松終于來到了。“苦日子”熬到頭了,好好犒勞犒勞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毫無節制——每年高考后都會有這樣的孩子,他們過度放縱,日常生活、吃喝玩樂沒有止境。
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種種放縱行為雖心感不妥,但考慮孩子十年寒窗苦讀的艱辛和不易,也會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縱容,致使有些孩子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嚴重的還會誤入歧途。一味地放縱下去,持續到上大學,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學生,可能會出現“高分入學,掛科退學”的現象。
2、焦慮煩躁不安。高考考完了,目前情緒處在焦慮煩躁不安的狀態——這種情況通常見于日常心理存在焦慮情緒、面對很小的事情也會焦慮的孩子,這與孩子日常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關;另一種情況就是自感考得不理想,內心難以平靜、焦躁等待、心煩、坐臥不寧的一種現實的焦慮。
3、有些茫然寂寥的感覺。每年高考結束,絕大多數考生都如釋重負,但也有部分考生變得孤僻少言、茫然所失,就像一場排球賽,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比賽結束后那種身心俱疲的感覺,這可能與孩子平時的心理狀況有關。
平時忙于學習,很多心理感受被忽視,高考后原有的生活重心發生變化,新的生活重心尚未形成,就會出現寂寥空寂等心理狀況。人們通常將這段時間稱為“空窗期”。
高考后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和引導呢
1、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命令孩子,如果他們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大人對待,進行平等的交流。對于孩子的決定,家長要學會支持,對于孩子不對的地方,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但不要急于讓孩子認可你的意見。
2、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在信任和認同孩子的基礎上,把握好與孩子溝通的話題和態度,經常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3、家長要多鼓勵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不應該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也不要總是在不經意間表現出對別人家孩子的贊嘆。
家長要學會接近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并給予他們鼓勵,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對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長都要進行表揚,進一步引向孩子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