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幫助孩子解決在成長中的各種煩惱,那家長必須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跟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引導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正確和孩子溝通
1、耐心的溝通替代指責。當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做好某件事時,父母應該耐心的與孩子溝通,不應該大聲當面指責孩子。指責只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和負面情緒,不利于繼續學習和成長。如果真的非常生氣,就走到一邊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再溝通。
每個人都有脾氣,都有個性,可面對孩子,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必須收斂自己的脾氣和個性,用真心和耐心,心平氣和的、真誠的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2、多一些傾聽、包容和尊重。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已經形成獨立意識的孩子,家長應多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少一些嘮叨,包容孩子的不足。
多方面綜合地觀察各種不同的見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做不但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對你的溝通方式產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說的話語,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3、多提醒少限制。對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夠阻止孩子的繼續犯錯誤較多的限制還容易使小孩產生極端的心理。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情來提醒和教育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議的方式進行溝通,更加容易讓小孩子對成人產生信賴感。
4、學會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積極傾聽孩子的話語,從他們身上抓取關鍵信息,幫助孩子分析判斷,并給予可行的建議,讓孩子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反饋。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繼續和父母溝通。
5、了解孩子的動機。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別。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完善,考慮事情沒有成人那么周到,只會從自己的需要解決問題。教育孩子的時候,學會換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親子溝通的重要方式
1、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家長要把孩子當作是獨立的個體,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的意見、用心去感受孩子,不要有教條式的說教、命令的口吻、威脅的語氣,要低姿態的和孩子溝通。
2、懂得傾聽,鼓勵表達家長要學會聆聽,讓孩子多表達。不要輕易打斷孩子說話,要在合適的時候給出肯定,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認真地聽他的表達,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表達。
3、愛的語言,多多益善。與孩子的溝通中,話語的交流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時一張小紙條或一封信可能更能打動孩子的心。而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適時地一個擁抱、或者充滿愛意地拍拍小腦袋等也許是溝通更好的方式。
跟孩子溝通家長需要注意什么
溝通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因為持續的溝通是任何關系改善的必要環節。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一種不尋常的行為,那么當雙方都想靜下心來好好談一談的時候,在溝通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摩擦和矛盾,這會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
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要濫用道德綁架,比如,“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你應該理解父母的意圖”。有智慧的父母會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也應該先傾聽,在換位思考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不應該在孩子說話時打斷他們,而是鼓勵他們繼續。在溝通中,父母不要輕易用自己的身份或所謂的經歷來反駁孩子的想法或觀點。如果想讓孩子聽我們的,我們必須先學會聽他們的。即使孩子說錯了什么,作為家長,也不要嘲笑,更不要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