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孩子正值青春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他們不僅有著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還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做出一些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比如偷拿家里的錢。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
17歲孩子偷拿家里的錢怎么教育
1、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當父母發現孩子從家里偷錢花時,大多數人無法做到冷靜,情緒就會比較暴躁,甚至直接去質問孩子。這種做法并不利于孩子認錯和改錯,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要確保冷靜,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以及“偷錢”的背后原因。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孩子也會將心里話講給父母聽。
2、引導孩子合理滿足自己的愿望。孩子從家里偷錢花,可能是孩子喜歡上某樣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但孩子沒有錢或者零花錢不足以滿足孩子的愿望,就會從家里偷父母的錢。孩子的愿望越多,對錢就有更多的需求。
父母就要關注孩子,及時了解孩子的愿望和需求。對于孩子的合理愿望和需求,父母可以適當給予滿足。而對孩子的不合理愿望和需求,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建立長期愿望清單,以自己的勞動換取金錢,合理滿足自己的愿望。
3、表明態度。誠懇且態度堅定的告訴孩子,父母很不喜歡他偷錢的行為,而且別人也不會喜歡。若是將來到了集體生活中,有“前科”的孩子,很難被大家喜歡和接受,最后可能成為被排擠的對象。很多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的態度,所以不斷的試探底線。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告訴孩子,讓他明白父母的態度。講太多的大道理,其實并沒有大用,很多時候孩子更在意父母是否喜歡他。那些不被父母喜歡,甚至是特別討厭的行為,孩子都愿意試著去改正。
3、不包庇孩子。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家長要做的不是包庇孩子,而是教導他如何面對后果。讓孩子歸還偷拿物品,有必要時讓他當面道歉,以觸動他的羞恥心。
警告他下次再犯會有什么后果,另一個可行的辦法是懲罰他,取消他的某些權益,比如刷一個星期碗等,都可有效地對孩子起到懲戒的作用。
孩子為什么會偷家里錢
1、欲求不得。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時,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用其它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偷拿父母或者同學的錢。
2、攀比心理。當同學有某件物件而自己沒有時,孩子可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或者害怕同學排擠自己。如果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孩子可能通過“偷”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
家長在平時該如何引導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請適當放手。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做選擇,不僅僅是對孩子尊重的表現,更是給孩子增加見識、鍛煉各方面能力的方法。
因此,請不要干預孩子的想法、穿著、交友和喜好。對孩子的行為,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就盡量別過多地做評論,甚至不斷地嘮叨和管教,更不能凡事為其代勞。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父母在該放手的時候,干涉太多,在該關心的時候,卻又忽視孩子,所以如何掌握一個度,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保持冷靜態度。叛逆期孩子總喜歡什么事情和家長對著來,與家長交談的時候喜歡頂嘴,這會讓家長十分煩惱。然而不管多么煩惱、生氣,家長們在這段時間里,都必須冷靜下來耐心對待孩子。孩子不能冷靜處理問題,但是作為大人,家長必須要沉得下氣,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