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家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自私了,經常會把父母或者他人對他的好,當作是理所應當。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再做出引導。
孩子為什么不懂感恩自私
1、父母的過度寵溺。現在的物質生活相對于過去要優越許多,很多家長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再加上有一部分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覺得愧對于孩子,就會用物質方面的給予來對孩子進行補償,滿足孩子的需求,所以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和給予都是理所應當的,當然不會有感恩之心。
2、如今各種物質豐富,對于孩子提出的需要,太過容易滿足。孩子向家長提出一些需要時,家長或許并沒有考慮太多,便輕易滿足了孩子的需要,孩子覺得這個來得太過容易,體會不到來之不易的感受,自然就會缺乏感恩的心理。
3、內心虛榮。小小年紀,有些孩子卻已經滋生了虛榮的心理,可悲的是,很多家長還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旦孩子開始虛榮后,他就會不自覺地在內心和別人比較,甚至產生各種優越心理。正是如此,孩子忽視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總覺得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后果
1、人際交往受挫。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又怎么會對別人感恩,一般情況下這種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及時得到他人的幫助,也覺得是理所應當的,這就會導致他人的不滿,覺得這個人不值得深交。
2、親子間關系破裂。孩子不知感恩的表現對于父母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看著自己百般呵護長大孩子是一個“白眼狼”,這是多么諷刺和打擊人的一件事,也因此會造成親子間關系出現問題,孩子對父母的抱怨和不管不問,只會讓情況愈加嚴重。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
1、讓孩子一起勞動。父母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可以多增加和孩子互動的機會,比如和孩子一起起床穿衣服、一起刷牙洗漱、一起打掃家務衛生。
總之,多和孩子一起勞動,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在勞動中懂得,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付出勞動才能得到的,家中的經濟來源也是父母辛苦工作的回報,只有讓孩子知道一些東西來之不易,才能有珍惜和感恩的心。
2、家長要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在孩子交友的過程中,不要過分干涉,要教導孩子不要以成績好壞來判定一個人的品性。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成績的好壞,金錢的多少都是外在的,只要品質好,善良有理想就可以成為好朋友,同時也要讓孩子學習這些好的品質。
學習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德智體美勞都應當持續發展。假期時,還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把當父母的感覺,互換位置,當孩子真正體會到辛苦時,內心自然會感恩自己的父母。
3、做孩子的榜樣。父母如果本身也是一個孝順老人的人,那么孩子就會在無形中被父母感染,也會變得孝順。比如父母周末會帶老人出去散散心,孩子就會在心里記住這種報答父母的方式。以后孩子想要報答父母,也會帶著父母在周末的時候出去散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想要孩子變得孝順,懂得感恩,那么父母就要給孩子種下感恩的果實,那樣長出來的便是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