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叛逆期之后,家長就需要學會放手了,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讓他們健康成長,千萬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處處去約束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這樣只會壓抑住孩子的天性。
叛逆孩子的心理疏導
1、了解孩子叛逆的特點。父母可以通過了解孩子叛逆的特點,并告訴他這是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實際上,叛逆的個性也并非全都不好,但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叛逆的缺點和優(yōu)點,幫助他順利度過青春期。
2、不要總是拿孩子去比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較,給孩子一種強大的壓力,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欠妥當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只是經常被父母忽視而已。假如父母總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跟別人的優(yōu)點比,那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然會觸動孩子的逆反情緒。
3、學會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想法。父母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而在孩子看來自己是有理的,這就是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就像新學期孩子想要換一個新書包,但是你卻因為之前的書包沒壞為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但是這個書包已經背了兩三年了,孩子的心情難免失落。
心情失落,孩子情緒上自然會出現波動,逆反情緒就很容易出現了。不是要求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但孩子提出要求后,父母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然后再決定給不給孩子買,這才會減少孩子逆反情緒的產生。
4、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去思考。到了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理解,平時對孩子的照顧,這個時候倒被孩子嫌棄。其實,關心對于孩子來說,有時候可能顯得有些多余。
所以家長們不妨多給孩子們一些空間,這樣就能夠使他們在獨處的過程中,有一些自我反思的空間,這對于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教育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2、傳統(tǒng)思想。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
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后,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后,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tài)度生硬。
家長在平時如何跟叛逆期孩子相處
建立平等關系。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不能以父母自居,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學會傾聽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如果孩子跟你說心里話,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反駁,這樣有可能就聽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也有可能讓你們之間的矛盾加深。
溝通是關鍵。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情緒時,家長需要保持開放的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情緒,盡可能理解并感受他們的情緒變化,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溝通模式。在溝通中,家長要使用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指導,而不是批評和指責孩子,以此建立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