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會出現(xiàn)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會變得越來越不尊重父母,反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總會因為一點小矛盾,就跟父母發(fā)生強烈的沖突,讓父母感到非常頭疼。
兒子總是跟父母對著干怎么辦
1、學會尊重孩子。很多家長總拿自己的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這樣對孩子的教育無益。家長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yōu)點,總拿著自己的缺點跟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要多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并多鼓勵和表揚孩子,以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不要過分溺愛。家長和老人家在孩子面前要有原則,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家教行為要統(tǒng)一,不可一個寵愛,一個嚴管,這樣孩子也就會找寵愛他的那個作為擋箭牌,反倒兩個大人雙方意見不一而發(fā)生矛盾。當孩子出現(xiàn)頂嘴胡鬧時,大家都應該不要理睬他,讓他冷靜下來后,再給他教育。
3、不要針尖對麥芒。當孩子頂嘴時,家長只會火氣大起來,大聲地跟小孩針尖對麥芒地干起來。這樣只會讓孩子頂嘴更厲害。所以,孩子情緒激動發(fā)生胡鬧時,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耐心地引導孩子,幫忙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了解孩子的需求。為很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也是為了幫助家長在這個階段更安心、少焦慮,了解到孩子的真實的需求是第一步,而了解需求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學會傾聽。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時刻向他敞開懷抱的,樂意傾聽和了解自己心里的事兒。
用傾聽來鼓勵孩子善于表達而不是對其喋喋不休,打消了與父母溝通的積極性。實際上孩子從心底都是希望可以,和自己父母好好聊天好好相處的。了解了需求接下來就是適當?shù)臐M足,但卻不是全盤滿足。
孩子跟父母對著干的原因
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段會進入叛逆期,此時父母不再是他們心中的權威,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懷疑父母的要求是正常表現(xiàn)。父母有時候并不能理智地看待孩子叛逆期的表現(xiàn),認為孩子學壞了故意和自己作對。以下是很多父母和孩子爭論時的心態(tài):
如果我放棄控制孩子,我會害怕發(fā)生什么?在和孩子處于權力之爭時,我在想些什么?當我拒絕孩子作出的選擇時,我一般會想什么或會有什么感受?當孩子非常反叛時,我頭腦里會產(chǎn)生什么想法讓我無法保持平靜?有時候為什么我會對一點小事情不依不饒?
本能地要做家長,維護自身的權威是很多父母的訴求,每當孩子想挑戰(zhàn)父母的命令時,父母就會覺得受到了威脅,甚至產(chǎn)生強烈的消極情緒。如果父母認為自己不能控制住孩子,感覺孤立無助、沮喪萬分,想方設法進行自我防衛(wèi),便會隨著孩子一起陷入權力爭奪的陷阱不能自拔。
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學會傾聽。在孩子有情緒時作為父母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找到孩子做一個傾聽者,在整個過程中不評價、不教育,因為孩子和你聊天不一定是要你幫助他解決問題,只是想通過分享來發(fā)泄情緒,最后才是尋求安慰的過程,讓孩子充滿安全感是增進距離的第一步。
高效陪伴。可以通過定期進行親自娛樂活動來增進與孩子的感情,比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日子,定期出去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