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幾個不同階段的叛逆期,在這個期間,孩子會常常跟父母對著干,甚至拒絕跟父母的接觸和交流,如果家長一直放任不管,那只會讓家庭氛圍變得越來越緊張。
孩子叛逆跟父母對著干怎么辦
1、營造平等關心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樣會使孩子知道父母也是要別人的關心的。從而幫助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發展到關心他人,家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尊重,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是平等的。
2、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予適當的自由。孩子很多時候逆反,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意見得不到尊重。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意見,孩子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
3、不盲目責怪或壓制孩子。孩子的逆反行為有時看似針對父母的,但實際上也許不是那么回事。也不要一看到孩子有反抗的跡象就極力壓制。父母的反應越激烈,越過火,孩子的反抗情緒就會越強,就越會堅持己見,甚至和父母產生一場大沖突,其結果是兩代人之間感情變得冷淡,孩子學會說慌、逃學、蠻橫無理等。
4、理解。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行為與內心的變化,行為的變化是內心世界的反應。當孩子出現了一些變化的時候,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有必要進行一次平等的對話,要跟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感受,總會從他的言談舉止有所收獲,從而引導其向好發展。
再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在沒有你做到這些的時候,請先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打罵訓斥,橫加指責,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5、教育孩子要溫柔。孩子處于叛逆期,性格上本就很強勢,如果家長不能慢慢引導,加上自己也是個急性子,不僅處理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講究換位思考,把孩子當成朋友相處的話,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才能讓他們快樂成長。
孩子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叛逆期
兩歲左右。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也有人稱之為“可怕的兩歲”。不管是日常穿衣、吃飯、洗漱,孩子都會大哭大鬧,一有讓他們不滿意的地方就開始耍脾氣,摔東西。
七歲左右。在6歲以后的時期,孩子離開幼兒園,要融入小學生活,使得孩子迎來一個獨立意識快速產生的階段。新的環境和課程,讓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并且這時候,他們的世界中心開始由父母變為自己。
12歲之后。12歲以后開始,便有了第三個叛逆期階段。倘若三個叛逆期排個名,那么這時候的青春期叛逆,往往是家長最為頭疼的。
大概表現為自尊心很強,喜歡與父母頂嘴、對著干,與父母的沖突也逐漸變多,在事情的抉擇上也更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句話不對頭,稍有不順心,脾氣馬上就上來了。
“叛逆期”的孩子想得到什么
自主權。孩子希望能擁有自己做主的權利,不再是聽從父母“你應該”、“你必須”這些大人自己的思想,內心深處孩子已經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他們接受不了命令的口吻來要求他們做事。
發言權。孩子選擇讀什么樣的學校,父母總是要多加干涉,只認自己覺得好的決定,不給孩子任何選擇。這書是孩子讀的,學校是孩子喜歡的,不是家長。家長可以建議,但絕不要給孩子決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隱私權。每個人都有秘密,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了不愿意交流的話題,家長不要去偷窺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