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情緒會變得非常不穩定,而且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很多家長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時,都感到束手無策,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放手,任其發展,希望他們能自己變好。
叛逆的孩子會自己變好嗎
叛逆期的孩子不僅不會自己“好起來”,如果繼續坐視不管,“靜等花開”,有些孩子長大后就會跟家長越來越疏遠,有的人更是一輩子都沒法跟父母和解。
叛逆期的孩子,就像只紙老虎,看起來把誰都不放在眼里,可在他看似跟大人無異的身體里,住著一顆還沒有成熟的心,他不知道怎樣去應對成人之路。
每個階段的叛逆期都會伴隨著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展現出更加讓家長難以接受的叛逆行為。這是正常的處在叛逆期的一種表現,家長們不必過于焦慮,叛逆期總會過去,在叛逆期的這段時間,我們則需要改變教育方式。比如改變溝通模式,少說多聽,學會傾聽。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靈的成長,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長和老師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會增加,有一種你認為不行,我就要做給您看的念頭,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要多注意孩子的優點,對孩子一定的信任,該放手的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叛逆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1、切記嘮叨。父母不能跟孩子反復嘮叨,點到為止就可以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不愿意受人擺布。所以,父母跟孩子說過一遍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的話有道理,就會默默地照著做,父母不必強求孩子嘴上服軟。
如果孩子不認可父母的說法,父母反復嘮叨也不會對孩子產生任何作用,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叛逆情緒。
2、不妨降低期望的高度。為人父母者不妨降低期望的高度,給孩子設定一個他能夠達到的目標,待他實現后,再提出一個高一層次的目標。如此循環往復,既可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又可促使他不斷進步,并逐漸逼近家長的期望。
3、樹立良好的家庭氣氛和家庭規矩。孩子的叛逆行為可能是家庭氣氛,和家庭規矩不良所致。家長應該極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溫馨和安全。家長應該擬定一些合理的家庭規矩,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以此來引導孩子的行為。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溝通
我們經常說要和叛逆期的孩子多溝通,可很少提到該如何溝通,一些家長習慣動輒長篇大論給孩子講道理,總希望通過說教去糾正孩子,可孩子并不想聽,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卻無法表達,內心非常苦悶然而又得不到發泄的機會。
對此,我們一定要學會閉上嘴巴,給予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他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們只負責傾聽,傾聽孩子的想法,感受他的情緒波動,了解他的真實訴求,去認真的做出反饋,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被在乎。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要動輒反駁,拋去涉及三觀、道德、倫理等方面的觀念,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害怕自己的“權威”會被動搖,在道理和認知面前,要學會低頭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