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到了一定的階段,他們會表現得很逆反,讓家長們感到焦頭爛額,此時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成為朋友,才能改變孩子的叛逆行為。
19歲還是叛逆期嗎
是。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在青春期時期出現,大約是13歲到19歲之間。
此階段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和身份認同,對外界的壓力和期望產生反感和不滿,表現為叛逆情緒。
這種叛逆期是正常的,但身為家長一定要合理的引導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孩子執著一件事情的時,如果是合理的,家長可以陪孩子去實現。如果不合理需要講道理。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多講道理,要有耐心,以理解和尊重為原則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需要避免直接對孩子進行數落,需要態度溫和正確引導孩子,其次多夸一夸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優缺點,重拾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嗎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并且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共需要經歷三個叛逆期。
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
七歲左右,就會出現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在12-19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眾所周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伴隨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總是不聽話、愛發脾氣、以自我為中心,這是階段性的。
建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行管教、要平等對話、換位思考、共同協作,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他需要的是朋友而非領導。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1、激將法。利用孩子唱反調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么。
運用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將法,要求孩子不吃飯,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飯。不讓孩子關燈,孩子反而要求關燈。
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盡量真實平靜,要根據孩子情緒適當調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并不有效。
2、冷處理。裝作沒看見。
運用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裝作沒看見,繼續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動停止。
3、把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運用示例:孩子吃蘋果是故意亂扔蘋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蘋果吃完,裝作才看見的樣子,大吃一驚問孩子:怎么亂七八糟的,怎么辦?讓孩子想辦法,孩子多半會主動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問是誰弄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