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有很多家長都吐槽說自家孩子非常難管教,父母讓他們往東,他們偏偏往西,總要跟家長對著干。其實造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管不住的孩子如何處理
1、改變教育方式。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改進。作為家長,要拿出一部分精力認真學習教育知識。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存在批評、打罵、威脅等現象,父母強制把自己變成權威,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持續不斷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2、使用恰當的溝通方式。在親子溝通中,家長提高音量吼罵、諷刺挖苦,并不能讓孩子更“長記性”,反而會讓孩子第一時間對抗家長不友善的態度和語氣,而忽視了話語里最關鍵的7%的內容。反之,如果家長用比較平和、友好的態度和語氣同孩子溝通,更能夠把重要內容傳達到孩子心中,孩子更愿意配合。
3、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規則概念。家長要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一些常見的規則和要求,讓孩子逐漸養成遵守一定規則的行為習慣,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降低期望、放低要求。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壓力就大,父母如果給予太大的壓力和期望,會讓孩子焦慮不安,從而彼此矛盾不斷。不妨這個階段,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沒有那么嚴重,自然而然就度過了叛逆期。
5、雙方各退一步,選擇折中的辦法。家長們都知道孩子任性過后應該要講道理,但成效如何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共同商量折中的對策,而不是每次都完完全全滿足孩子。
例如,當孩子還沒有寫完作業就想看電視,家長就可以先答應孩子,并且對看電視的時間提出限制,這樣既能夠緩和孩子的情緒,又能夠起到鼓勵孩子寫作業的效果。
家長該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
孩子有話對父母說,父母一定要認真地聽他的話,然后從孩子的言談當中,觀察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有時候,孩子下意識脫口而出的話,才是孩子的心里話,父母只要細心傾聽,很容易就能發現孩子的興趣和需求。
當然,如果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和父母說話,出現情緒激動、言語過度的行為,父母也不要和他計較,可以耐心地讓他盡情傾訴,允許他發泄心中的不滿。
如果父母這個時候因為不耐煩,對孩子進行反駁和指責,無疑等于火上加油,這樣會很容易激發起矛盾,令孩子出現對抗情緒,不但溝通不下去了,而且還會傷害親子感情。
家長在平時該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我們要設定一個界線,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但不能超過這條界線,讓孩子有起碼的敬畏心,不至于叛逆的太過火。
然后,給予孩子信任,維護好親子關系之間的邊界感,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叛逆期正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不需要事無巨細的事事關心,放下控制欲,讓孩子去跌倒、受挫,我們只需做他堅強的后盾。
最后,去做好自己吧!抽出部分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的全部精力,學會自我關愛。“愛人如己”,只有當我們內心充盈的時候,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影響孩子。不要追著孩子跑,我們才是放風箏的人,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