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自主意識會變得越來越強,也漸漸擁有了自己的主見,但由于他們的是非觀還不夠完善,所以很容易受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
怎么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1、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理智處理,要認識到孩子的叛逆是成長必經的情況,要避免心理上的錯位。家長只有在正確認知的情況下,才能在比較良好的心態下處理問題,結果才會比較令人滿意。
2、正面引導少指責。大多數孩子的叛逆行為來自于指責,過度的批評導致的結果就是不斷積累的怨氣。家長總以為批評是一種激勵,可往往會變成一種家常便飯。引導不是命令也不是指責,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孩子的想法引導在正確的方向上,這種提問應該相對溫和,不要強迫更不要自問自答。
3、多些寬容、理解和放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白,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在飛躍的發展。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應過多參與和干涉孩子的決定。
我們應該嘗試著對孩子的決定,進行理解、寬容對待。甚至,可以放手讓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方法處事。我們只需做好必要的保障和引導工作,做好孩子成長過程中保駕護航人。
4、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定期的交流,例如每天晚飯時聊聊天、周末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情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愛。
5、堅持引導與嘗試不同的策略。引導孩子從叛逆情緒中擺脫出來,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家長需要不斷地尋找和嘗試各種方法,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策略。同時,家長需要堅定信心,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引導。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1、脫離父母。青春期之前的小孩不管是心理還是物質生活上,都是要依賴于父母的,而隨著年齡和認知的成長,孩子們獨立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這時候的小孩雖然物質上還是要依賴于父母,但他們的心理和思想已經向獨立的個體轉變,他們會更渴望獨立自主,不希望被干預。
2、存疑與反對。青春期的小孩思想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在渴望獨立的同時,他們也擁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周圍很多東西都抱有存疑的態度。所以,很多事情不是父母口中的對錯判斷,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嘗試、接觸、了解去獲取真實的結果和答案。
3、自我做主。這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叛逆,在獨立意識覺醒下,孩子渴望擁有更多獨立的空間,從物質空間到思想空間上,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快速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會通過叛逆的方式來反抗,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和干預。
小孩子叛逆的原因
1、自我意識的產生。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產生,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欺騙和自我保護的想法。當他們認為自己被他人限制時,就有可能產生叛逆情緒。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孩子叛逆的原因之一,家長的行為,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影響。如果孩子對家庭不滿意,就有可能表現出叛逆行為。
3、學校生活的壓力。學習、友誼、自我價值、家庭關系、愛情等等壓力,都可能導致孩子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