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跟同伴發生沖突,出現打架的行為。但是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正確處理,不可偏袒某一方,也不能敷衍孩子,而是應該引導他們處理好這些矛盾。
孩子上學打架怎么教育
1、孩子懂得保護自己,也要承擔責任。對于孩子在學校和其他人發生沖突了,父母要最先給予安慰,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等孩子平靜下來了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慢慢的捋一下事情的原委。
如果孩子犯錯了,那么正確的引導孩子下次多注意,改正錯誤。如果孩子受委屈了,父母也要告訴孩子,用實際行動來反抗同學,學會自我保護。
2、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詢問原因。遇到孩子打架的這件事,父母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詢問孩子他為什么要打架,父母要根據孩子打架的這件事的性質來判斷,如何教育孩子。
比如:本次打架的事情,其實只是孩子之間的打鬧,父母就不要把事情放大了,正常的處理就好了。如果這次打架很嚴重的話,父母就要了解清楚到底是誰錯了。自己的孩子錯了,就要他勇于承認錯誤。如果是別人家孩子犯錯了,父母也要敢于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3、對比較嚴重的沖突,家長要明確加以制止。家長要教育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讓孩子認識到不對之處。如果自己的孩子因為不禮貌,觸怒了同學,要讓孩子賠禮道歉,并教會以后要注意禮貌用語。如果分析原因后,是對方的不對,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防止不必要的身體傷害事件發生。
4、以身作則。為什么有些孩子喜歡用打架這種方式來處理問題?有時候這和父母也有關系,有些父母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喜歡用比較直白的方式,比如謾罵和動手。
試想如果自己都是用這種不經思考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孩子也會在無形中受到父母的影響,用打架這種方式處理問題。
面對打架的孩子,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不要袒護孩子躲避責任。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袒護孩子和躲避責任。很多家長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產生“護犢”的心理,不管自己的孩子有理沒理,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這種作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僥幸的心理,和沒有擔當的意識。
2、不要出頭替孩子去打架。因為有很多的時候小孩子打架僅僅是社會性交往中的常見現象,特別是幼兒園的小孩子,你搶了我的玩具,我拿了你的食物,孩子之間的本意并沒有任何復雜的想法和利害沖突。
所以,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虧或者是受了委屈,就沖上前替孩子出頭打架,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孩子打架,家長常見的錯誤反應有哪些
1、不問清前因后果,勸架拉架就完事了。
2、看到孩子打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打罵自家孩子,這樣在眾人面前顯得自己做父母的比較公平。
3、嚇唬或者打罵別人孩子。當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吃虧后,心中很是不滿,于是就嚇唬別人孩子說:“你要是再欺負我們家,我就……”或者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直接動手打別人孩子,來為自家孩子出氣。
4、小孩子的事情,找孩子家長吵架,甚至斷絕兩家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