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叛逆期不聽管教的孩子,家長們要保持耐心,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才能引導孩子更好的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
孩子叛逆不聽管教怎么辦
1、冷靜處理,探索行為背后的動機。有時候孩子的逆反行為,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問題行為”,它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家長要認真的傾聽孩子,耐心地安撫、關心他,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2、尊重理解,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盡量避免使用“必須”、“一定”等強硬的詞語,避免命令、強迫孩子做事。當孩子有不同想法時,父母不要急于打斷或反駁他的觀點,而要鼓勵他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幫助他養成善于表達觀點的習慣。
在遇到小問題時,父母應當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自己做主。比如孩子周末想先玩一會再做作業,可以由他自己決定。只要孩子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父母不必過多地干涉。
3、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都是在模仿他身邊的人。如果父母只是講道理時頭頭是道,自己做的時候并不注意言行一致,孩子并不會服氣。
所以,父母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勇于承認,告訴孩子“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犯了錯不要緊,重要的是改正錯誤。父母要身體力行,做孩子的榜樣。
4、合理引導,借力逆反心理達成目標。有時候普通的方法沒有效果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采用激將法,刺激他好勝的心態。
孩子叛逆不聽管教的原因
1、家長以自我為中心,未能考慮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家長都喜歡用“為你好”來說服孩子,表示自己這么做單純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在我們為孩子做決定、做選擇的時候,是否問過孩子的意思呢?
有的時候,我們做的反而會影響孩子,家長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中未能考慮孩子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2、幼兒自我意識發展。嬰幼兒階段,寶寶們會跟隨父母進行選擇,或者說,他們基本上會按照父母的安排探索這個世界,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還在萌芽階段,沒有支配個體行為的能力。
可是等到孩子3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就會慢慢地融入孩子的行為與思想,這個時候家長們想要管制孩子,自然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變得“叛逆”。
3、缺乏規則意識。孩子為什么會一說就跳起來,像是要和父母吵架一樣?又是為什么一受批評就沖動行事?這些行為都與一個人的“規則意識”有關,規則意識薄弱,是許多孩子經不住管教,容易觸底反彈的重要原因。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聽管教的具體表現
1、不喜歡被人從頭管到腳。對于家人和老師的教導,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有時候忍不住了,他們還會和別人頂嘴,別人說他們一句,他們就回別人十句,他們總是會有一大堆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犯下的錯。
總之,他們會把所有反對他們的人看成是敵人,并且會一直和他們對抗下去,給人一種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跳黃河不死心的感覺。
2、喜歡和家人、老師唱反調。要做的事情他們不做,不能做的事情反而做得很全面,他們會一次次地挑戰家人和老師的權威,一次次地超越家人和老師的底線。他們視家庭規矩為糞土,視學校規章為浮云。
然而家長和老師有時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有的孩子要是被激怒了就會變得更無法無天,他們那些過分的行為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3、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堅持我行我素的態度,或者我的地盤我做主,一副小老大的樣子。無論什么事他們都喜歡自己做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
他們有時候也會目中無人,自說自話,他們認為什么都應該自己說了算,而且他們的口頭禪永遠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也是他們一貫的做事原則。在他們眼中,自己永遠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