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如果孩子做出這種行為之后,還一直不承認,甚至編造出各種謊言來掩蓋事實,那家長一定要給予重視,但千萬不要打罵,而是應該多多引導。
孩子偷了東西不承認怎么辦
1、家長應該保持平靜。當發現孩子偷東西和說謊后,家長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強調的重點不在于要他坦白承認撒謊,而在于討論。當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時,要弄清他為什么還要堅持否認。這時,家長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怒氣,否則只會讓他更難以面對真相。
2、尊重孩子,不要惡語傷人。家長切忌用“那么小就騙人,長大必然學壞”,“你在撒謊”,“你騙人”,這些糟透了的語言,否則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孩子因此會產生自卑心理,或者是更強烈的反抗心理。
3、承擔責任,積極認錯。孩子拿人家的東西,就要敢于承擔責任。自己犯的錯,自己去面對。拿什么東西,還回去,如果已經用了,那就照價賠償,這是最基本的。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情,是需要承擔后果的。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我們家長也要負責。孩子之所以拿別人的東西,是孩子自己喜歡也想擁有,而撒謊就是怕家長讓還回去。拿東西本身就不對,還撒謊就錯上加錯,要讓孩子知錯就改,以后不要撒謊。
4、家長要自我反思。孩子為什么會拿別人的東西呢?是我們對孩子的關懷不夠,是不是我們太忙,和孩子交流的機會太少呢?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呢?是不是孩子很想要某個東西,而我們沒有及時滿足?孩子多次想要某個玩具,我們一再拒絕呢?孩子怕自己偷拿東西,如實告知我們后,要受責罰,才會撒謊呢?
我們反思下,是不是我們平時對孩子太嚴厲了,適當地延遲滿足孩子,也要及時滿足孩子。通過孩子的錯誤,我們也及時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
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的錯誤方式有哪些
錯誤方法一:放任不管。反正孩子拿的錢不多。家長這種態度,會給孩子錯誤的信號“偷跟拿”沒什么區別,不會受到懲罰,孩子漸漸會變本加厲。
錯誤方法二:嚴厲打罵。但“武力”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孩子在父母的打罵中,只是感到恐懼,并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究竟錯在了哪里。
甚至過多的打罵,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度陰影,或者是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過激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孩子學會武力,養成自卑的性格等多種不良后果。
錯誤方法三:傳統說教。現在的孩子最不能聽到父母苦口婆心的說教,如果家長長篇大論給孩子講道理,會讓孩子厭煩,并且不能“悔過自新”,還會嫌父母“嘮叨”,表面上順應父母,但只是應付,下次接著犯錯誤。
家長一定要清楚“物權意識”對孩子重要性
所謂的“物權意識”指的是一個人擁有事物的歸屬意識,幫助一個人懂得真心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
通俗來說,“物權意識”能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東西,同時也知道別人的東西不屬于自己,自己不能通過非法的方式去侵占。“物權意識”能讓孩子懂得愛護自己的財產,也不去侵犯別人的財產。“物權意識”也會孩子懂得偷東西是不對的,讓孩子遠離偷東西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