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對父母教育的挑戰,但是不聽話的孩子通常在未來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麻煩和困難,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學習一下科學的育兒方法,來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不聽話的孩子該怎么管教
1、用心觀察,找到原因。其實孩子不聽話有很多原因,想要徹底讓他有所改變,第一步自然得要從找原因開始做起。通常不聽話主要聚集在這兩個原因:一是孩子太貪玩,心思全部放在玩耍上面;二是年齡大了,想法和主意太多,因此跟父母的安排有了沖突。
作為家長,自然得要細心去觀察孩子的舉動,然后發現他是為何而不聽話。接下來針對原因做出相關的糾正,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且積極改正。為了避免孩子出現“目無王法”的心理,也避免親子關系疏遠,家長一定要學會用心觀察。
2、杜絕打罵,用其他方式替代。即便知道孩子的行為不好,家長也不能暴躁的去打罵他,棍棒底下已經不能養出孝子,只會把親子關系逼上另一個極端。與其批評和教育,倒不如用懲罰的方式讓他承擔后果,說不定更有利于孩子變優秀呢?
若是孩子翻箱倒柜把房間弄亂,家長別急著生氣打罵,而是選擇讓他打掃衛生,在限制的時間內把所有物品回歸原位。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勞動是很不容易的,并且也能認識到錯誤。打罵真的會壓抑孩子好動和好奇的天性,甚至還會增加逆反心理,所以選擇其他的教育方式效果更神奇。
3、善用獎勵,激發進步潛能。用心的家長會發現,其實對比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會發現獎勵遠比懲罰來的更有效,也更容易達到最后預期的目標。就拿孩子作業這件事來說,家長若是在背后吼叫催促,其實孩子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搞不清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要是換成鼓勵的方法,說不定會促進他的主動性。
所以說教育真的不能將就,懲罰只會讓孩子的積極性一點點喪失,相反鼓勵才能起到督促進步的效果。要是家長不相信的話,可以在日常教育中試試這兩種方法,最后定然會有不同的收獲。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通過日常的經驗積累出來的,勇于嘗試才是對孩子的負責。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身教的影響會導致孩子不聽話。父母的錯誤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負面行為的原因。例如,家長一邊忙著做家務活是玩電腦、玩手機等,一邊聽孩子說話,就會導致孩子學會這種“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的模式,下次他就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
2、規范不合理導致孩子不聽話。家長制定的規范有問題,孩子便難以做到。比如家長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但是有沒有為孩子安排其他的他喜歡的活動來代替,孩子自然不高興,更不會聽話。
3、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時不聽話。有時并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摸個孩子喜歡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
家長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一個積極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關鍵,當你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時,孩子會更愿意聽取你的建議和指導。建立積極的關系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您可以通過與孩子進行交流,玩游戲,一起做家務等方式來建立親子關系。
2、制定清晰的規則和獎懲制度。制定清晰的規則和獎懲制度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您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這些規則和制度,并確保孩子理解這些規則和制度的重要性。同時,您應該設定一些獎勵和懲罰,以激勵孩子遵守規則。
3、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不聽話時,有時候他們是因為無法解決問題而感到沮喪。您可以通過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感到自信和有價值。您可以與孩子討論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讓他們提出解決方案。這樣,他們會感到他們的想法和貢獻得到了尊重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