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孩子正值青春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他們內心比較敏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出一些不良情緒,從而變得越來越反感父母,厭惡父母的管教和約束。
家長如何教育初中階段的孩子
1、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
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于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
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他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堅持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尊重孩子,采取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作成人來對待,將言論權還給孩子,把部分選擇權、決策權交給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4、接納孩子的缺點,允許初中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家長允許孩子說不,接受他們與父母不同的觀點、意見、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對、不從和別扭的時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
如果父母拒絕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強迫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那么孩子會逐漸變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一旦產生負面情緒就感到緊張和內疚,甚至都不敢哭,強作歡顏,故作堅強,內心則處于彷徨無助的狀態。
5、家長給孩子留出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家長關愛孩子,但不能成為初中孩子的保姆,上下學接送,孩子看書,自己陪讀,一切圍著孩子轉,這會讓初中孩子產生依賴性。家長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和空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1、出現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這種特征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反抗心理的出現,主要因為自我意識的高漲、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獨立意識的產生這三方面因素。反抗的方式也比較多樣化,時而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時而漠不關心、冷漠相對。
2、情緒表現的矛盾性特點。初中生的情緒感受與表現形式,既不像以往那么簡單直接,也不如成年人那么成熟穩定,表現出“強烈、狂暴性與溫和、細膩性共存”、“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共存”、“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等比較極端的情緒類型。
教育初中生需要注意什么
1、防止出現兩個極端。一是過度縱容,一是一味壓制,兩者都不會有好的教育結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長必須堅守基本的道德原則,以此來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2、寬嚴有度,堅持原則。孩子在這個年紀,犯錯誤很正常。犯錯本身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當然也不會知道做錯了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在小事情上,父母可以多嘗試讓孩子承擔后果,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