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孩子出現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刷牙、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對家長的話視若無睹,家長的教育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對于孩子如此任性,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對任性的孩子怎么管教
1、孩子任性時不理他們。許多孩子之所以會變得任性,是因為每次他們一發脾氣,父母就開始滿足他們的要求,幾次之后,隨意發脾氣成為他們的法寶,所以他們越發變得性格不好,難以相處。
作為父母,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做到有原則,能夠溫和而堅定的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當孩子任性的時候,要不為所動,不理睬他們,等他們自己安靜下來就會回歸理性了。
2、轉移孩子注意力。當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如果發現有些任性,當他們安靜不下來時,父母可以嘗試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拉他們去看其他新的玩具,或者是給他們講故事,讓他們停止任性,幾次之后他們就意識到自己不該亂發脾氣,為所欲為了。
3、跟孩子約法三章。有些孩子到了特定的場合就會任性,比如每次去超市總會哭著鬧著要買一些玩具,這時父母可以事先跟他們約法三章。比如規定每次去超市,他們只能自己挑一個50元以內的玩具,守住這個原則,不管孩子如何哭鬧,父母不為所動,他們就會懂得規矩了。
4、巧用激將法。孩子年紀小,容易沖動,也容易被激將,父母可以利用這一點,比如跟他們打賭:如果一個星期之內不鬧著買新玩具,就算他們厲害。孩子好勝心強,很可能會跟父母對賭,然后自己把任性的特點改掉了。
5、適當進行懲罰。對于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行的,適當的懲罰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比如孩子任性不吃飯,父母說過了之后他們還是不改,那么父母就隨他們去,只是規定:不吃正餐,零食一律不許吃,試過一兩次,孩子就不敢再這樣子了。
孩子任性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1、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孩子任性時家長的態度如何,家長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等,這是關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著就怎么著,缺乏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意識。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任性行為。
2、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
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孩子任性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影響
1、影響孩子的學習。任性的孩子做事缺乏思考,不顧后果,對待學習不能保持足夠的耐心,做事容易三心二意,不能保持認真的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2、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任性的孩子總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如到處大聲喧嘩,影響同學的學習和休息,這樣難以和同學友好相處,同學對于任性的人都是敬而遠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