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不再像之前那樣對自己言聽計從了,而是開始學會反駁父母的意見,學會跟父母進行頂嘴抬杠了,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引導得當,那不僅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還會減少孩子叛逆行為的產生。
孩子頂嘴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不該打。孩子頂嘴不聽話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家長其實只是一個孩子成長道路中的引路者,是無法控制孩子的思想的。
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們不妨試試另一種方法,學會適當放手,尊重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父母缺乏包容和理解,而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如打罵體罰等,就會加劇親子關系沖突,為今后的不良關系埋下隱患。
教育孩子要以獎勵為主,以正面引導為主。如果孩子確實有錯,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但“懲罰”的方式不一定是“打”。可以采用撤銷孩子的喜歡物和事情的辦法,比如懲罰他不能看電視、不能吃零食等,然后讓他自己認識到犯錯的后果,以后就會有所警惕。
家長們要明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不要隨便打罵孩子,這樣只會把孩子推的越的越來越遠,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多去學家庭教育知識,正面的引導孩子。
孩子頂嘴是好還是壞
孩子頂嘴并不一定就是一個壞現象。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2歲至5歲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研究結果表明,反抗性較強的孩子,80%長大后具有較強的獨立判斷能力;反抗性較弱的孩子,只有24%的孩子長大后能夠自我行事,但是依然喜歡依賴他人。
孩子之所以頂嘴,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到了一個獨立的階段,有了自我意識,希望能夠自己對一些事情做主。當這些愿望遭到父母的反對后,自然容易發生頂嘴。如果孩子的這種行為總是被家長打壓、控制,那么孩子的這些情緒就會內化到他的意識中,認為表達反對意見是一件讓人不高興的事,是一件錯事。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不懂得拒絕,不會說“不”,總是跟著大家走。他們的童年,一定經歷過被父母打壓的經歷。
家本來應該是最讓人放松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家里都不敢提出反對意見,那他又怎么能在別的地方勇敢表達呢?所以,頂嘴的孩子,一定比那些所謂的乖乖娃,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對于孩子的頂嘴行為,爸媽常見的是以下三種反應
第一種:暴跳如雷,打罵孩子。孩子頂嘴,爸媽正在氣頭上,容易情緒亢奮,壓不住怒火。爸媽的權威受到挑戰,心里不舒服,可能會控制不住情緒,直接失控打罵娃。這樣做的壞處是,親子關系容易有裂痕,孩子長大可能不孝順。
第二種:冷著孩子,不聞不問。有的爸媽聽見孩子頂嘴,全當作是耳邊風,對孩子不聞不問,也不跟孩子溝通。孩子有話憋在心里,只能用頂嘴的方式再說出來。如此反復,孩子還會出現下一次頂嘴的行為。
第三種:懲罰孩子,不計后果。有的爸媽發現孩子頂嘴,就不計后果的罰娃,希望孩子長記性。爸媽根本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就是希望馴服娃,讓娃絕對服從爸媽的權威。這樣做的壞處就是,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懦弱,甚至還會丟掉獨立思考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