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叛逆期之后,雖然會做出許多讓父母生氣的行為,但是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如臨大敵一般對待孩子,因為這樣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叛逆心理,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惡劣。
叛逆的孩子要怎么教育
1、正確認識叛逆期,理解叛逆期。叛逆時期,孩子出現明顯的生理變化,由生理變化引發的心理變化,會讓孩子做出不同以往的行為,這是他們成長的標志。
家長不必過于焦慮,請需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不要單憑叛逆行為就給孩子定性,對孩子全面否定。去理解孩子的叛逆沖動,接納他的叛逆情緒,分析叛逆動機。
2、放下偏見,看見孩子成長。叛逆期,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孩子質疑家長不了解自己,親子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溝通也越來越少。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對叛逆期的固有偏見,無限放大了孩子叛逆期的不足,覺得孩子什么也做不好,孩子做什么都不滿意。
我們要放下偏見,孩子進入叛逆期意味著他正在快速成長,去發掘孩子的與眾不同,看見他在這個年齡的閃光點,并給予適當的鼓勵何和認可,相信你的孩子會更能運用自己的優勢直面叛逆情緒,對自我有正確的認知。
3、有效傾聽孩子。當孩子主動和父母溝通時,父母就要當好一個傾聽者,不要中途打斷孩子的話,不要肆意批判孩子,這樣孩子的心事,父母更能明白,也能更好的知道孩子的心理動態。
4、注意家庭氛圍的和諧。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年齡的時候,也是家庭和諧氛圍被打破的時候,雙方總是對立的,父母還想像先前一樣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說教,甚至發展到嚴重的地步的時候,孩子會產生離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叛逆期孩子的表現有哪些
1、自我意識增強,不愿過多地聽取別人的看法和意見,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只會想辦法解決,不愿聽從大人的意見。對爸爸媽媽說的話不屑一顧,甚至頂嘴。這種不聽話的表現就是自我意識增強,認為父母越是講道理,自己就越是反抗。
2、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經常莫名其妙說壞話,不理睬別人,在公共場合表現的更厲害,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日常,不要一味的呵斥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3、行為怪異,孩子會表現出別樣的行為,例如突然變得比較叛逆,時常逃學,打架或者早戀等不良行為。
處理孩子叛逆期的方法有哪些
保持冷靜:雖然我們理解父母十分關心孩子,但是有時候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行動和言辭,容易加劇孩子的矛盾心理。所以,父母應該保持冷靜,盡可能理性的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的叛逆和自我表達需求。
理解孩子:當孩子叛逆是因為不完全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情況時,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并且,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他們不是孤身奮斗,因為父母愿意支持孩子,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關注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趨于不良,父母應該采取適當的手段來糾正這種行為,例如聯合老師約束孩子,并且談話時采用一個比較明確和負責任的態度,同時告訴孩子自己的錯誤,以便孩子好好反思和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