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偷拿自家或者他人的東西。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從而慢慢改掉這種行為。
六年級孩子偷東西該怎么辦
1、保持冷靜。當父母們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很難保持冷靜的態度,這個時候往往是父母們最容易失去理智的時候,頭腦一熱,就不顧不上什么道理可言,上來就是亂拳頭,上腳踹。建議家長此時一定要冷靜,別因為一時的腦熱,傷了孩子,先弄清楚原因,看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2、告訴孩子他有什么問題。父母的價值觀會深深影響孩子。孩子還小,行為沒有一定的標準,父母必須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當你發現孩子偷了東西的時候,你要引導孩子換個思路思考。這樣告訴他,“如果你最喜歡的玩具被偷了,你會難過嗎?”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理解孩子偷東西背后的真正原因。研究發現,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行為,都是因為貧窮或缺乏導致的,比如給孩子很少的零花錢,孩子讓父母買東西就被拒絕。父母只要明白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就可以根據原因找到解決辦法。
4、不隨意貼標簽。不給孩子貼任何小偷或者盜賊的標簽,不要以為自己這樣的刺激會讓孩子醒悟,物極必反,說多了,反而讓孩子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而一步步把孩子推向無法回頭的深淵。對于孩子的錯,要點到為止,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不要糾住別人的錯誤,一味揭短。
5、正確的引導孩子內心的欲望。當孩子被欲望所左右時,父母們有必要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待內心的欲望。因為欲望是無法被填滿的,就像是孩子已經擁有很多的玩具,但是卻覺得仍然可以再買一件。適當的欲望可以讓人感受到快樂,過分的欲望則會讓人感到痛苦。
六年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1、想要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孩子天生比較好奇,看到別人玩的很好的東西,自己也想擁有。這個時候父母不一定會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孩子自然就會“偷”別人的東西。
2、孩子心存僥幸。有的孩子雖然知道偷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出于僥幸心理還是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孩子可能會認為東西非常多,即使自己拿走一個,別人也不會發現。
3、孩子缺乏“物權意識”。孩子小的時候對事物缺乏正確的認知,缺乏“物權意識”,看到身邊有喜歡的東西,就會第一時間想要據為己有。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能分辨“你的”“我的”,以為喜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
孩子小的時候對事物缺乏正確的認知,缺乏“物權意識”,看到身邊有喜歡的東西,就會第一時間想要據為己有。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能分辨“你的”“我的”,以為喜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
避免孩子偷東西的方法
1、讓孩子有所有權的概念。很多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并不是他們本質上壞,而是因為孩子并沒有所有權的概念,這需要父母們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并且讓孩子尊重他人的所有權。
家長們可以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例如在收拾自己的東西時,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其他家庭成員的東西,也還給別人,當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們要告訴孩子還回去,不是自己的不能拿。久而久之,這樣的教育會令孩子了解歸屬權和所有權。
2、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過于嚴苛了,孩子無論想要什么東西始終都得不到,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會想通過偷取他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仍然沒有抵抗住對這個物品的需求。
所以,家長們應該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對于一些過于苛責的要求,應及時教育孩子,平時及時跟孩子溝通和對孩子教導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