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家孩子偷拿家里錢的行為,只不過大多數(shù)家長都采取了最錯誤的教育方式——打罵、訓斥,但研究表明,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問題。
孩子偷拿父母錢怎么處理
1、冷處理。發(fā)現(xiàn)孩子偷拿父母錢的現(xiàn)象,首先就是要冷處理。首先,孩子不是去拿了別人的錢,而是偷拿的父母的錢,這個從程度上輕一些。發(fā)現(xiàn)以后先不要訓斥,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調(diào)整,暗暗觀察一下孩子的具體反應再做處理。
2、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從家里偷錢花時,大多數(shù)人無法做到冷靜,情緒就會比較暴躁,甚至直接去質(zhì)問孩子。這種做法并不利于孩子認錯和改錯,反而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要確保冷靜,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以及“偷錢”的背后原因。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孩子也會將心里話講給父母聽。
3、引導孩子合理滿足自己的愿望。孩子從家里偷錢花,可能是孩子喜歡上某樣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但孩子沒有錢或者零花錢不足以滿足孩子的愿望,就會從家里偷父母的錢。孩子的愿望越多,對錢就有更多的需求。
父母就要關(guān)注孩子,及時了解孩子的愿望和需求。對于孩子的合理愿望和需求,父母可以適當給予滿足。而對孩子的不合理愿望和需求,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建立長期愿望清單,以自己的勞動換取金錢,合理滿足自己的愿望。
4、父母應自覺培養(yǎng)孩子這種金錢觀念。父母的態(tài)度很重要一點,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這種金錢的觀念,在適當?shù)哪挲g要給孩子掌握零花錢,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的了解金錢。
孩子有了一定的零花錢后,要學會正確分配,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準備幾個存錢罐,把零花錢分成幾部分,讓孩子自己知道哪些部分可以購買學習用品,哪些部分可以購買玩具,哪些部分可以存放等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節(jié)約的觀念。
孩子為什么會有偷錢的行為
1、欲求不得。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時,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用其它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偷拿父母或者同學的錢。
2、攀比心理。當同學有某件物件而自己沒有時,孩子可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或者害怕同學排擠自己。如果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孩子可能通過“偷”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
3、滿足自己的欲望。有些孩子在長大之后,會逐漸產(chǎn)生叛逆心理,喜歡與父母對著干。還有些孩子喜歡自己隨心所欲購物的感覺,或者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打游戲等。
一旦自己的零花錢用完了,就會從家里偷拿父母的錢,滿足自己購物或者去網(wǎng)吧玩的欲望。這種性質(zhì)就比較惡劣,需要父母及時管教,以免孩子越來越叛逆。
孩子偷錢家長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情緒的控制。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偷錢后,第一反應往往會很憤怒,覺得孩子學壞了 ,品行出現(xiàn)了問題,認為有必要好好進行管教,避免孩子以后走上歧途,所以在管教的時候往往非常嚴厲,會對孩子大聲斥責,甚至還會對孩子拳腳相向,希望孩子能以此為教訓,不敢再犯。
不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批評中,會頻繁地把“小偷”掛在嘴邊,一直強調(diào)孩子偷錢是小偷的行為,其實,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并沒有對“偷”的概念有真正的理解。
所以,盲目的用“小偷”來定義孩子,是對孩子行為理解的偏差,而且,這樣的定義,會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會為孩子一生抹上一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