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跟父母溝通交流,尤其是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更是會疏遠父母。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掌握好一定的溝通技巧,主動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來幫助孩子打開心扉。
叛逆期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說話怎么辦
1、改變態度和環境。先不急于和他交流,先改變家長自身的態度和家庭氛圍。就平平常常的正常生活,該干嘛干嘛,先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先隨他去,給他一些時間和空間。家長先改變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說話的語氣,以及自己的情緒,先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家庭氛圍。這樣,才有談話的基礎。
2、耐心傾聽。耐心傾聽是溝通的良藥。在傾聽孩子講話時,不僅僅需要聽在耳朵里,還需要聽在行為上,聽在心里。比如,在和孩子溝通時,微微前傾的身體姿勢、溫暖支持的目光接觸等,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專注,也更愿意跟家長傾訴。
3、尊重孩子。家長應當堅持民主、平等地與孩子討論問題,尊重孩子的意愿,對孩子做到“不評判、不干涉、不偏執”,即不直接評價孩子的對錯,不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不認為孩子必須要聽自己的話。
4、多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交流時,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盡量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進行談判,但是并不是讓我們家長無底線的妥協、放低姿態,更不是祈求。讓孩子感受到這是降低了家長的要求,這種來向孩子的要求靠攏,但不能絕對聽孩子的。
孩子辨別能力不強,不是你妥協了,他就成長懂事了,而是告訴他這是照顧他的感受,但是有底線是不能碰的。比如學習要用心,比如尊敬長輩……孩子偶爾跟我們幽默風趣一下也挺好的,活躍一下氣氛。
叛逆期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說話的原因
1、雙方身份的差距。成功溝通的前提是雙方平等,而親子溝通從一開始就是由差距的。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孩子身份的不同,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這就導致了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總是容易有一種優越感和上位感。
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很多孩子在長輩面前比較拘束,再加上父母的有意無意擴大這種不平等的效應,導致孩子在父母面前有話不敢講,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2、自以為是不尊重孩子意見。很多父母認為:只要自己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最終一定會領自己的情,照自己的話去做。很多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總是心不在焉不愿因聽孩子把話說完,就妄自下結論。
認為孩子不成熟,沒有自己的經驗豐富。然而現在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很多父母之前解決問題的方法早已更新換代,完全拒絕聽取孩子的意見,會造成孩子情緒上的反感。造成事與愿違,父母為了孩子做了很多,孩子卻并不領家長的情,還會導致親子間矛盾的發生。
親子溝通的技巧
1、家長注重平常與孩子的溝通。平時親子溝通的目的,是要增進親子之間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養,隨著長時間的溝通父母不僅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家長與對孩子溝通時要真誠溝通。
2、家長與孩子成為好朋友。孩子需要朋友,才能發展健全的人格,他不僅需要交往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還需要與老師成為朋友。
同樣,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的知己朋友,首先應尊重孩子,不要欺騙孩子,不要隨意把孩子和他人作比較。其次要多陪伴孩子,有空時一邊做事情一邊與孩子一起聊天,做孩子的忠實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