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各種電子產品,經歷的游戲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孩子往往能專心玩游戲,但是專心學習卻很難做到。針對這種發展情況,家長就想強制管教孩子,但往往獲得孩子更為強烈的反抗。因此,家長就想了解下應不應該讓孩子玩游戲?
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玩游戲
我覺得可以讓小孩玩游戲,但是一定要適量。
因為玩游戲其實也是可以開發孩子大腦的,可以讓孩子變的更聰明、思維更加靈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情商。所以適宜的游戲對于孩子來說非常有必要,一定不能完全杜絕,這樣搞不好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應該主推益智類游戲,或者競技類游戲。益智類游戲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興趣,而且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家長從小要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那就是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才可以玩才可以放松。而且,當父母有時間的時候,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游戲,這樣不僅可以起到監督作用,而且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信任度。
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家長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不如給予合理的引導,設置合理的規矩,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玩手機、玩電腦的機會。
孩子沉迷游戲家長如何教育
1、與孩子約定游戲時間。父母在解決孩子沉迷游戲這個問題上,既不要不管不問,也不要粗暴禁止,應該學會給孩子設立良好的規矩。當孩子完成學業以后或者考試得了好成績,可以去游玩多長時間,如果出現違規的情況,就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雙方都共同遵守,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2、家長要以身作則。現在有不少年輕的家長也存在玩游戲的習慣,生活中家長往往忽視了自己對于孩子的影響,導致孩子出現沉迷游戲的情況。家長需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一回家就開始玩游戲,更不能在孩子寫作業、學習的時候去玩游戲,要學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3、找替代,更新環境。游戲最大的危害是讓人生活在虛幻中,獨處在封閉環境中。作為父母,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帶著孩子到戶外去,通過運動如爬山、騎行、健身、球類等做好興趣轉移和替代,讓孩子在陽光和大汗淋漓中發泄暢快。
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參加高雅的音樂會,參觀各種博物館,參加各種研學和手工活動,在家里更新書庫,增加閱讀書目等。
孩子迷戀游戲的原因
1、孩子缺少父母陪伴。這種陪伴并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家長如何滿足孩子心靈需求。如果家長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么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于是他們需要借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絡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2、家長為了省心,主動讓孩子玩手機。有的家長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家長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3、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孩子在放學后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游戲。